渐没楼台海气荒,倚阑犹及送残阳。
碧云合处灯初上,秋思来时袂已凉。
攀塔叫天天亦醉,促弦鸣夜夜非长。
人间那得安心地,才信人间是异乡。

【注释】

偕:和。郭侗伯:郭侗,字伯周。郭筱麓:即郭仲修,字筱麓。登:登上。中原:这里指洛阳。渐没:渐渐消失。海气荒:海上的云气消散了。倚阑:倚在栏杆旁。犹及:还来得及。送残阳:送走落日。灯初上:灯开始点亮。碧云:青黑色的云彩。合处:合在一起。秋思:秋天的思绪。来时:到来时。袂(mèi):衣袖。天亦醉:天空也陶醉了。攀塔:攀登塔楼。叫天:大声叫喊。天亦醉:天空也陶醉了。促弦:拉紧琴弦。鸣夜夜非长:夜晚持续不断,没有尽头。安心地:心安理得的地方。异乡:故乡之外。

【译文】

渐渐消失的楼台被海气所笼罩,倚栏远望还来得及送别落日残阳。青黑的云彩合拢时灯才点亮,秋天的思绪到来时衣袖已感到凉爽。攀登塔楼大声叫喊天地也陶醉了,弹奏琴弦夜深不断没有尽头。哪里才能找到安心的地方呢,才知道人间是异地他乡。

【赏析】

此诗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诗人于汴京陷落、身历异乡之后,于汴京沦陷后的第二年,即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诗。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意境清幽,风格清新,有唐人五律的遗风。

“渐没楼台海气荒”二句,点明题旨,写出诗人登高所见之景。首句“偕”,即伴随的意思。“郭侗伯”,“郭仲修”是同姓不同名,“郭”是复姓,“竺”“仲”是其名字的一部分;而“立之”则是排行,“筱麓”则是其排行的后一个字,因此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伴随着“郭侗伯”,一同登上中原的高楼。中原,指洛阳一带。诗人以“渐没楼台海气荒”开篇,就给人一种苍茫的感觉。“海气”一词用得很妙,把海与楼台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了洛阳城的破败荒凉。

“倚阑”,是诗人凭栏远眺的动作。“犹及送残阳”,意思是说“我”还有时间,还有机会送别落日的光辉。这句中“仍”与“及”都是动词,“送”是动词意动用法,表示“把……作为礼物送给……”的意思。这一句写诗人在登高之时,看到夕阳西下,余晖将尽,不忍离去,便倚栏远望,直到夕阳沉下地平线,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碧云合处灯初上”,写的是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诗人由近及远,先写近处的景物,再写远处的景物。近处,是诗人所在的这个高楼;远处,是洛阳城中的那座高楼。近处的高楼,在“碧云”映衬之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而远处的高楼则更增添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气氛。“碧云”一词用得很贴切,把“碧”和“云”两个词连用起来,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蓝天白云之中。“灯初上”,是指灯光刚刚点亮,还没有完全明亮,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灯初上”三字,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又写出了光线的变化。从黄昏到深夜,光线由暗变明,逐渐变得明亮起来。这种变化,既是一种视觉的感受,也是一种心理的感受。诗人看到灯光逐渐亮起,内心也随之平静下来,从而产生了一种愉悦的感觉。

“秋思来时袂已凉”,写的是诗人登高之时所感受到的内心感受。“秋思”二字表明季节已经到了秋季,诗人的心情也因此而变得忧郁起来。“来时”,“来”指来到,“时”指时候,“袂已凉”中的“袂”指的是袖子,“凉”指寒冷。这句的意思是说当秋风来临的时候,诗人已经感到衣袖有些寒冷了。“袖已凉”不仅写出了季节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秋天的到来,使得人们感到寒冷,而诗人此时却已经感到衣袖有些寒冷了,这就说明他的心情是多么忧郁啊!

“攀塔叫天天亦醉”二句,写的是诗人登上高处所见之景以及所产生的联想。“攀塔”,指攀登高楼,爬上高楼去观看外面的世界。“叫天”中的“叫”指呼喊,“天亦醉”中的“天”指的是天空,“亦醉”中的“亦”是表推测的语气,“醉”指陶醉。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站在高楼之上,高声呼喊着天空,天空也被他所感染,变得陶醉起来。这里的“亦醉”,实际上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想象,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诗人看到天空也陶醉在欢呼声中,就以为它喝醉了酒一样。这一句中,诗人运用了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把天空赋予了人的感情和行为特征,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促弦鸣夜夜非长”,写的是诗人在高楼之上所听到的音乐之声,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促弦”,指拉紧琴弦,发出急促的声音。“鸣夜夜非长”,中的“鸣”指演奏音乐的声音,“非长”指不是很长。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高楼之上听到了拉紧琴弦的声音,一直演奏个不停,并没有停歇之意。这句中的“促弦”和“鸣夜夜非长”,实际上是对前两句中所写情景的进一步描绘和概括。诗人通过描绘音乐之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动和不安之情。这种激动和不安之情,正是诗人所面对的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

“人间那得安心地,才信人间是异乡”,写的是诗人登高所见所感所想的最终结论。“人间”,指人世间。“那”,疑问代词,相当于近代汉语中的“哪”。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世间哪里有一个可以安心居住的地方呢?只有在异乡才能体会到这种感觉。这里的“异乡”指的是洛阳之外的其他地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之感。诗人通过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之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的价值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思想深邃,寓意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