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回朔漠作神京,国老冬来举世惊。
八十五龄真好汉,重阳半月见耆英。
中兴方略资长策,北地雄豪待主盟。
细楷清诗时一出,知公不减旧心情。

这首诗是为天回先生(韬庵太傅)八十五岁生日而作的。

首句“天回朔漠作神京”,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景象。朔漠指的是北方的沙漠地区,神京则是指京城或者政治中心。诗人在这里用“天回”来形容天象的变化,暗示着国家正在经历一个重大的转变或复兴时期。同时,“作神京”也暗示着这个转变或复兴的中心就在京城,也就是政治中心。

第二句“国老冬来举世惊”,则是说在国家的重要时刻,像国老这样的人物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惊叹。这里的“国老”可能是指韬庵太傅,因为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很高,被视为国家的重臣。而“举世惊”则表达了他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第三句“八十五龄真好汉”,则是对韬庵太傅的赞美。在这里,“八十五龄”指的是他的年龄,而“真好汉”则表示他有着高尚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意和赞扬。

第四句“重阳半月见耆英”,则是对韬庵太傅生活状态的描述。这里提到的“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长寿和健康。而“耆英”则是对年长者的一种尊称,表示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韬庵太傅健康长寿的祝愿。

第五句“中兴方略资长策”,则是对韬庵太傅的智慧和才能的赞美。这里提到的“中兴”可能是指国家的政治复兴或稳定,“方略”则是指策略和方法。诗人认为韬庵太傅的智慧和才能可以帮助国家实现复兴的目标。

第六句“北地雄豪待主盟”,则是对韬庵太傅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的描述。这里的“北地”可能是指北方地区,“雄豪”则是指杰出的人才或领导者。诗人认为韬庵太傅有能力领导这个国家走向更加繁荣和强盛的未来。

最后一句“细楷清诗时一出,知公不减旧心情”,则是对韬庵太傅的艺术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的赞美。这里的“细楷清诗”可能是指他的书法和诗词作品,而“知公不减旧心情”则表示他的艺术造诣和情感表达能力都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减退。

整首诗通过对韬庵太傅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其智慧、才能、领导力和艺术修养的敬佩和赞扬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