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年犹记戍南荒,晚向空桐惜鬓霜。
自窜岂甘作遗老,独醒谁与遣重阳?
菊花未见秋无色,雁信常迟海已桑。
定有馀黎思故主,登高试为叩苍苍。
【注释】
- 题西村真琴博士所写满蒙草类虫类二卷其三:这首诗是作者为西村真琴博士所写的,他写的《满蒙草类、虫类二卷》的第三部分。
- 戍南荒:驻守在南方边荒之地。
- 晚向空桐:晚上对着空荡荡的琴台。
- 自窜岂甘作遗老:自己隐居难道甘心当一个遗老吗?
- 独醒谁与遣重阳:只有我一个人清醒,谁来和我一起度过重阳节呢?
- 菊花未见秋无色,雁信常迟海已桑:菊花还没有开,秋天已经来临了,而书信却常常延迟,大海已经变成了桑田。
- 定有馀黎思故主:一定有那些余下的老百姓思念他们的旧主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西村真琴博士所写的,是他所写的《满蒙草类、虫类二卷》的第三部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句“壮年犹记戍南荒”,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曾经驻扎在南方边荒之地的经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晚向空桐惜鬓霜”,诗人回忆到了自己的晚年时光。这里,“空桐”指的是高高的梧桐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暮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暮年的感慨和无奈。
“自窜岂甘作遗老”,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隐居,但并不甘于做一个遗老。这里的“自窜”是指隐居,“甘”表示愿意,“遗老”指过去的统治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统治者的不满和对于新政权的支持。
接下来的两句“独醒谁与遣重阳?菊未开秋已无色”,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孤独中独自清醒的感受。这里的“遣”表示打发,“重阳”指的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孤独和寂寞的无奈和感慨。
“雁信常迟海已桑”,诗人感叹着书信的迟缓和大海的变化。这里的“雁信”指的是来自远方的书信,“海已桑”指沧海变成桑田,比喻世事变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无奈和感慨。
“定有馀黎思故主,登高试为叩苍苍”,诗人表达了自己一定会想念故国的百姓,并在重阳节登上高处向他们表达敬意。这里的“馀黎”指的是剩余的百姓,“苍苍”指天空,也形容山势高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的关心和对于国家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回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人生暮年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新政权的支持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