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官信为乐,见亲方是归。
焉能视日月,荏苒辞庭闱。
俞公仁甚勇,所学在不欺。
拂衣谁得止,神助非人为。
万众惜其去,临岐惟一挥。
夺得尘中身,还为䣛下儿。
我心怀寸忠,自放汉水湄。
为忠不如孝,嗟公遂其私。
虞山有国老,憔悴想霜髭。
未可闻此语,凭公寄我思。
【注释】
去官信为乐,见亲方是归:离开官职自然是一种乐趣,只有见到亲人才能说是回家。
焉能视日月,荏苒辞庭闱:怎么能够面对日月,慢慢告别朝廷的门户呢?
俞公仁甚勇,所学在不欺:你的仁德很勇敢,你所学的是诚信无欺。
拂衣谁得止,神助非人为:拂袖而去谁能阻止,这是神明的辅助不是人为。
万众惜其去,临岐惟一挥:万人都惋惜他的离去,他到了路口只是轻轻一挥衣袖。
夺得尘中身,还为䣛下儿:我虽然被贬谪到尘世中间,却仍然要做一个贤明的儿子。
我心怀寸忠,自放汉水湄:我的心中怀有一片忠诚,就像站在汉水的边上一样。
为忠不如孝,嗟公遂其私:如果做臣子的还不如孝顺父母重要,那就请你顺从自己的心愿吧。
虞山有国老,憔悴想霜髭:啊!虞山上有位年高望重的老人,他的头发都白得像霜一般。
未可闻此语,凭公寄我思:不能听到这样的话,就请你替我把思念寄托给这位老人吧。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九月,诗人罢知建昌府。时值金主完颜亮南侵,建阳守臣张子华请道俞君实赴行在议事。道俞君实以病辞免。作者作此诗送之。首二句点明题意,表明自己对去官的看法,认为去官是快乐的事,只有看到亲人才是真到家。以下八句写君实为人,称赞他仁义、勇敢、学诚,并劝勉他不要因去职而沮丧。末四句表示对君实的怀念和祝愿。全篇表现了作者与君实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君实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