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玺遗文窥倒薤,昔尝遇之刘与蒯。
陶公亭上有新评,完本神明遂无对。
我从黄鹄山头来,披图读碑怀暂开。
太真未敢轻江左,觉叹夷吾是霸才。
【注释】
陶斋:指诗人自己。属题:题写诗篇。陶公亭:即陶亭,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完本:完整的作品。神明:这里比喻文章高妙绝伦。刘与蒯:指汉代的刘向和西汉的蒯通。刘向曾遇《易》大儒丁将军,得读《太史公书》,因感念而著《说略》。蒯通曾劝韩信投降汉王,但未被采纳。
黄鹄山:在南京城东南,为秦时建康(今江苏南京)故址。披图读碑:指翻阅碑文,仔细阅读。江左:指长江下游一带,泛指东吴地区,也泛指江南一带。觉叹:感叹之意。夷吾:指管仲,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霸才:指雄才大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黄鹄山上读罢碑文后所赋之作。
首联:“天玺遗文窥倒薤,昔尝遇之刘与蒯。”意思是说,我曾在黄鹄山上看到过“天玺”石刻,那是刘向见到的。这两句是说,我曾到黄鹄山看过“天玺”石刻,那上面有《史记》文字。“刘与蒯”是汉代两位著名人物,刘向,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楚元王刘交四世孙。蒯通,西汉初年人。他曾建议韩信降汉称臣。
颔联:“陶公亭上有新评,完本神明遂无对。”意思是说,在陶公亭上新写了一篇碑文,这是一位高明的人写的。这两句是说,我在黄鹄山看到过“天玺”石刻,上面有《史记》的文字,还曾在陶公亭上看到新的碑文,那上面有“完本神明”,是位高明的人写的。
颈联:“我从黄鹄山头来,披图读碑怀暂开。”“从”字下得很重,表示了作者的感情。这两句是说,我是在黄鹄山头来的,我翻看碑文,心里感到高兴。
尾联:“太真未敢轻江左,觉叹夷吾是霸才。”意思是说,我还不敢轻视江东,我认为管仲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才。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我还不敢轻视江东,但我认为管仲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才。
此诗是诗人在黄鹄山读罢碑文后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其内容主要描写了在黄鹄山上读到碑文中的《史记》文字以及在黄鹄山头看到的新碑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喜爱之情。
全诗以咏史为主,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