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思老来味,零落期渐近。
击碎珊瑚枝,于意终有吝。
解兵虽经年,世故犹相慁。
奔波谁汝役,缩手亦霜鬓。
今辰愈不乐,新齿恩爱刃。
心知无万全,策马突坚阵。
袖中衔诗本,怏怏入吴郡。
形骸何足道,所惜在方寸。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然后分析要赏析的句子,最后归纳句子的手法及效果。本诗为五律体。“三月十二日四十八岁初度是日自上海赴南京”。首联点明时间,地点,诗人四十岁生日之际,自上海赴南京。“坐思老来味,零落期渐近”。“坐思”,即坐着思考,“老来味”指人生的滋味;“零落”,衰颓;“期渐近”指衰老之期逼近。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老去的无奈与感慨。“击碎珊瑚枝,于意终有吝。”“珊瑚枝”比喻美好的事物。“于意终有吝”,意为:对于美好的事物终究还是有些舍不得,流露出诗人在美好事物面前的依恋之情。“解兵虽经年,世故犹相慁。”颔联写诗人虽然解甲归田已经一年了,但世事仍然让他感到困扰。颔联中“解兵”、“世故”、“慁”等词语都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奔波谁汝役,缩手亦霜鬓。”“奔波”指奔波劳顿;“汝”指你,这里指代自己;“缩手”指缩回手来;“霜鬓”指白发。此二句表明: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即使如此也不得不变卖家产,可见诗人生活困窘之状。“今辰愈不乐,新齿恩爱刃。”“今辰”,今天;“齿”指齿发,这里指年纪;“恩爱刃”比喻夫妻之间的矛盾,恩爱与矛盾并存。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夫妻之间矛盾的担忧和忧虑,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心知无万全,策马突坚阵。”“心知”指心里明白;“万全”,指万事如意。此句表达了诗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心,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精神。“袖中衔诗本,怏怏入吴郡。”“袖中”指袖子里;“吴郡”指苏州府。此句表达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仍不忘读书学习,表现出诗人勤学好学的情怀。“形骸何足道,所惜在方寸。”“形骸”指身体;“方寸”指心中。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形体,而是在于内心世界。
【答案】
译文:
三月十二日,四十八岁初度,我在上海前往南京。
坐在椅子上想着老年的滋味,逐渐接近衰老的岁月。
打碎了珊瑚枝,心里不免有些遗憾。
解除兵权已整整一年,世间的纷扰依然不断。
四处奔波,是为了生计,甚至不惜卖掉了家产。
今日心情更显忧郁不安,新添白发让人更加忧伤。
心中明白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于是策马疾行冲破敌阵。
袖子里还抱着诗稿,怏怏地走进苏州府。
人的身体可以消逝,但精神却永存心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四十岁的生辰之作。作者以简洁的文字抒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忧国忧民之心。首联点明时间,地点,诗人四十岁生日之际,自上海赴南京。颔联写诗人虽然解甲归田已经一年了,但世事仍然让他感到困扰。颈联表明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即使如此也不得不变卖家产。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夫妻之间矛盾的担忧和忧虑,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