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人何妨作浅语,浅人好深终非深。
观人以此得八九,能辨深浅真知音。
夏君善我比子尹,子尹绝肆吾所畏。
冷情暖思却难同,饮水自知在馀味。
旧学商量今有几,终让义宁陈君耳。
夏君才调更清真,长吉谁能加以理。

【译文】

深入的人何必用浅显的语言,浅入的人却喜欢用深奥的言辞。观察人应该从这些方面来识别,能辨别出深浅才是真正的知音。夏君善于理解我比子尹,子尹断绝了放纵,我才真正感到敬畏。冷漠的情感和温暖的思想却难以同感,只有喝过酒才能体会余味。旧的学问商讨今还有几人,终究要被义宁陈君所超越。夏君才情高洁清雅,长吉谁能比他更精微。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当时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与郑亚、李建侍御史同官。诗中“夏剑臣”即指夏县令郑亚。

首联:“深人何妨作浅语,浅人好深终非深。”

这两句是说:对那些懂得欣赏浅言深意的人而言,你不用刻意去写深奥难懂的东西;而对那些只懂浅俗的人而言,即使你写得再深奥也显得浅薄。

颔联:“观人以此得八九,能辨深浅真知音。”

意思是:通过这种浅近通俗的语言,你可以让人领悟其中的一二三四,真正懂得你的为人处世之道。

颈联:“夏君善我比子尹,子尹绝肆吾所畏。”

这里所说的“夏君”,就是郑亚,他善于理解白居易,就像子路能够理解孔子一样。“子尹”则是指孔子弟子曾参,曾子在《大学》中说:“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认为,君子应慎思、明辨并付诸行动。所以,曾子以慎思、明辨为做人做事的准则。这里用“绝肆”一词来形容郑亚的理解能力,可见他对白居易的理解是多么深刻。

尾联:“冷情暖思却难同,饮水自知在馀味。”

这两句的意思是:尽管我们彼此之间情感不同,但我依然愿意与你保持联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里的“馀味”比喻自己的思想感情,即使经过时间的流逝,它仍然留在我的心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人之间理解和沟通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