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辽东湾,海献胡芦岛。通塞岂有数,营此恨不早。
何来海上客,负手睨苍昊。驱车涉惊潮,蹑屐下峰杪。
舞鸥翩相迎,击浪忽群矫。水母大如轮,拦视旋弃掉。
冈峦纷离合,酾海作数道。西北如列屏,开场对浩渺。
千载置不顾,得之出意表。长堤截怒涛,可使变城堡。
预期十年后,楼观郁相抱。层冰虽触天,到此荡如扫。
向夕云密布,疏雨凉袅袅。宵深梦一觉,吼啸颇相搅。
开门月未坠,飞雪卷秋缟。群山正弄影,倒浸参与。
洛神疑欲出,绝世凌缥缈。清寒不可当,仙骨嗟已老。
救时独悲愤,后著苦难好。却思归楼中,酣眠直至晓。

这首诗是唐代李益的作品《上胡芦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我们来看第一句:“天开辽东湾,海献胡芦岛。”这里描述了天空与大海的辽阔景象。辽东湾是位于中国辽宁省的一个海湾,胡芦岛则是这个海湾中的一个小岛。这句诗通过“天”和“海”这两个关键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第二句:“通塞岂有数,营此恨不早。”这里的“通塞”指的是连接陆地与大海的道路或港口。诗人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他希望早点建好这个港口,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源。这句诗通过“恨不早”表达了诗人对于错失良机的痛苦。

下面的句子描绘了海上的景象:

  • “何来海上客,负手睨苍昊。”这句诗中的“何来海上客”可以理解为问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海上生活的好奇和向往。而“负手睨苍昊”则描述了诗人站在海边,仰望天空的景象。

接下来是关于海上生物的描述:

  • “驱车涉惊潮,蹑屐下峰杪。”这里描绘了诗人驾车在海上行驶的情景,以及他在山脚行走的场景。这些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于冒险和探索的热情。

然后是关于海洋生物的描述:

  • “舞鸥翩相迎,击浪忽群矫。”这句诗中的“舞鸥翩相迎”描绘了海鸥在空中飞翔的美丽景象,而“击浪忽群矫”则描述了海浪的壮观场景。这些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叹。

接下来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

  • “水母大如轮,拦视旋弃掉。”这句诗中的“水母大如轮”形容了水母的巨大体积,而“拦视旋弃掉”则描绘了水母在水中自由游动的场景。这些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观察和欣赏。

接下来是关于地形地貌的描述:

  • “冈峦纷离合,酾海作数道。”这句诗中的“冈峦纷离合”描绘了山峰的连绵起伏,而“酾海作数道”则描述了海水被分成多条道路的景象。这些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于地理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描述。

最后两句是关于时间流逝和人生感慨的表达:

  • “十年后,楼观郁相抱。层冰虽触天,到此荡如扫。”这句诗中的“十年后”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某个时间点之后看到的景象,“楼观郁相抱”则形容了楼阁重叠、相互依偎的景象,而“层冰虽触天”则描绘了冰层厚重到可以触碰到天空的情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的感慨。
  • “向夕云密布,疏雨凉袅袅。”这句诗中的“向夕云密布”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层密集的景象,而“疏雨凉袅袅”则形容了细雨稀疏且凉爽的感觉。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值得进一步研究和鉴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