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恨不深,入林恨不密。
苟非达人者,此事殆难必。
去年在京师,恣意寻松栝。
一访仁慈寺,数过法源刹。
当时有所咏,出语极哀裂。
知音或先觉,果尔国不活。
吾曹当饿死,避世未为洁。
流离携短卷,俯仰愧明哲。
云间松层层,屋顶山齾齾。
世外多此境,不去定何说?
君今曷自题,遣意向幽绝。
梦中闻松涛,洒然解烦热。
这首诗出自元代诗人赵尧生的作品《题万松深处卷子》,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内涵。下面是对每一行的解释:
- 入山恨不深,入林恨不密。
- “入山”和“入林”都是形容深入探索的意思。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渴望和向往,希望深入其中,与大自然更加亲近。
- 苟非达人者,此事殆难必。
- “达人”在这里指的是有洞察力的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和洞察力,想要在自然中寻找到真正的美是非常困难的。
- 去年在京师,恣意寻松栝。
- “京师”通常指代首都,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去年的时候,在北京(当时的都城)随意地寻找着松树和栝楼。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一访仁慈寺,数过法源刹。
- “仁慈寺”和“法源刹”都是佛教寺庙的名字。这里可能是诗人在游览寺庙时,对佛教文化产生了兴趣。
- 当时有所咏,出语极哀裂。
- “咏”是吟诵的意思。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游览寺庙时,对佛教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并进行了吟诵。
- 知音或先觉,果尔国不活。
- “知音”指的是理解自己内心想法的人。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寻求知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因此产生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吾曹当饿死,避世未为洁。
- “吾曹”指的是我和你这样的普通人。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面对生死问题时,思考了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 流离携短卷,俯仰愧明哲。
- “流离”是指漂泊不定的样子。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流浪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
- 云间松层层,屋顶山齾齾。
- “云间”和“屋顶”都是形容高远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高处看到了层层叠叠的松树,感受到了它们的坚韧和生命力。
- 世外多此境,不去定何说?
- “世外”通常指代世俗之外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看到这些自然美景时,思考了人类应该如何看待自然和生活的问题。
- 君今曷自题,遣意向幽绝。
- “君今”可能是指读者。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给读者写诗的时候,希望能够传达出他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 梦中闻松涛,洒然解烦热。
- “梦中”表示虚幻的感觉。“闻松涛”可能是指在梦中听到了松树的声音。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在梦中听到了松涛的声音,感到内心的宁静和放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历自然景观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于人生、自然和宗教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