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暑惟默坐,蝉噪意转烦。
风声得所助,倦耳生波澜。
抑扬益可喜,众籁不能喧。
五更谁来听,梦断初忘言。

却暑惟默坐,蝉噪意转烦。

风声得所助,倦耳生波澜。

抑扬益可喜,众籁不能喧。

五更谁来听,梦断初忘言。

诗中注释:

  1. 却暑惟默坐:形容在炎热的夏天,诗人选择静坐以避暑。
  2. 蝉噪意转烦:蝉鸣声让诗人的心情变得烦躁起来。
  3. 风声得所助:风吹过,为寂静的环境增添了一丝生气。
  4. 抑扬益可喜:声音高低起伏,更加让人感到愉悦。
  5. 众籁不能喧:周围其他的声音都不能与之相比,显得格外宁静。
  6. 五更谁来听:询问五更天时分,是否有人来聆听这美妙的自然之声。
  7. 梦断初忘言:梦中听到蝉鸣声,醒来后便不再记得这些声音。

诗句赏析:

  1. 却暑惟默坐:此句描绘了诗人在酷热的天气里选择静坐来寻求凉爽的情景。”却”字表明了一种对比,即与外面喧嚣的夏日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在这里通过“默坐”表达了对自然的一种静谧欣赏和心灵的自我对话,也暗示了内心的宁静和外界喧嚣的反差。
  2. 蝉噪意转烦:蝉的鸣叫声让诗人心情变得烦躁,反映了诗人对蝉鸣这种自然界声音的敏感和复杂情感。蝉鸣作为夏夜的标志,其独特声音常能引发人的联想,但在某些情境下也可能成为干扰,触发人们的烦躁情绪。这里体现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微妙反应,以及环境对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3. 风声得所助:风声为寂静的环境带来了生机,强调了自然环境中的和谐与平衡。风的存在不仅是物理现象,更是连接天地、创造美感的重要元素。这里的风声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而生动的氛围。
  4. 抑扬益可喜:声音高低起伏,更加让人感到愉悦。这句揭示了声音的魅力,尤其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声音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通过描述声音的起伏变化,诗人传达出听觉上的享受以及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赞赏。
  5. 众籁不能喧:其他的声音都不能与之相比,显得格外宁静。这句话突出了自然声音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暗示了人类声音在大自然面前的微小和短暂。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声音的珍视和尊重。
  6. 五更谁来听:询问五更天时分,是否有人来聆听这美妙的自然之声。这句话带有一种期待和好奇,可能是诗人在夜晚静坐时的一种遐想或幻想。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他人共享这一美好时刻的渴望。
  7. 梦断初忘言:梦中听到蝉鸣声,醒来后便不再记得这些声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蝉鸣声的深刻印象和难以忘怀的感受。诗人可能在梦中体验了一场关于声音和自然之美的旅行,醒来后却无法完全将其留在记忆中。

《风蝉》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蝉鸣声的描述,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这首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还启发人们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珍惜那份宁静和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