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书由天资,成就在学力。
遍搜古人奇,一悟或有得。
篆分绝矜严,取势常以逆。
草真趋隽永,神味务自适。
庸庸宋益弛,晋魏诚造极。
扫去殊未能,岂免为人役。
幼年慕从祖,淳古仍宕激。
中年观忠端,独往深莫测。
米颠恨其手,坐受谈口厄。
纵手且勿谈,破柱来霹雳。
杂诗
能书由天资,成就在学力。
遍搜古人奇,一悟或有得。
篆分绝矜严,取势常以逆。
草真趋隽永,神味务自适。
庸庸宋益弛,晋魏诚造极。
扫去殊未能,岂免为人役。
幼年慕从祖,淳古仍宕激。
中年观忠端,独往深莫测。
米颠恨其手,坐受谈口厄。
纵手且勿谈,破柱来霹雳。
注释:
- 能书由天资,成就在学力。
- 这句诗表达了书法的天赋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书法不仅需要天分(即天赋的才能),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升和完善。
- 遍搜古人奇,一悟或有得。
- 这句诗强调了对前人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对古人作品的深入挖掘和理解,才能有所领悟,从而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 篆分绝矜严,取势常以逆。
- 这句话描述了篆书的特点。篆书笔画粗细不一,形状各异,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篆书中的“逆势”是指笔画方向与常规相反,这种逆势的处理使得篆书更加有力和生动。
- 草真趋隽永,神味务自适。
- 这句话表达了草书追求简洁、流畅和韵味的重要性。草书虽然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和韵味,书写者需要在保持自然的同时,追求艺术的美感和内在联系。
- 庸庸宋益弛,晋魏诚造极。
- 这句诗反映了宋代书法的松弛和元代书法的严谨。宋代书法相对宽松自由,没有过多的拘束,而元代书法则更加注重结构和严谨性,达到了一个高峰。
- 扫去殊未能,岂免为人役。
-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尽管努力追求自己的书法风格和技艺,但最终可能仍然无法摆脱被他人影响的命运。
- 幼年慕从祖,淳古仍宕激。
- 这句话描述了小时候对祖先书法家的崇拜之情。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淳朴和自然的韵味,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动感和冲击力。
- 中年观忠端,独往深莫测。
- 这句话描绘了中年时期对书法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此时,书法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不仅仅是模仿和复制,而是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 米颠恨其手,坐受谈口厄。
- 这句诗表达了对米芾的不满和遗憾。米芾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但他过于追求形式美而忽视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因此被后人诟病。
- 纵手且勿谈,破柱来霹雳。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大胆放手的勇气和决心。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相信自己能够取得突破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