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山求修史,自谓忠于金。
委蛇贵臣间,枉尺岂直寻。
碑版谀佐命,降辱良已深。
致书干耶律,荐举诚何心?
后来托国史,蒙面羞儒林。
实彼阶之厉,流毒方至今。
谅哉谢山语,堪作俗士箴。
【注释】
- 《杂诗》:诗歌体裁名。
- 遗山:即遗民,指金灭亡后不仕元的汉人,此处指作者。
- 修:编写。史:史书。
- 忠于金:忠于南宋王朝,金是南宋的别称。
- 委蛇:周旋、往来。贵臣间:权贵之间。
- 枉尺:枉费心力,徒劳无功。直寻:正直地寻求。
- 碑版:碑文。谀佐命:为皇帝歌功颂德。
- 降辱:受屈辱。良:实在。已:尽,完了。
- 干:给……写信。耶律:金朝皇族姓氏。
- 国史:国家编撰的历史。托国史:托身于国史,即以修史为借口,掩饰自己。
- 蒙面羞儒林:指隐姓埋名,羞与读书人同列。蒙面,指隐瞒真实身份。儒林,指儒学之士。
- 阶:台阶,比喻仕途。厉:通“砺”,磨刀石,喻磨砺。
- 俗士:普通读书人。箴,劝诫。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当时一些无耻文人的作品。全诗共分四联:第一联点题;第二联揭露那些无耻文人的丑行;第三联写他们自认为忠于南宋王朝,实则大逆不道;第四联写他们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结局。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那些无耻文人的丑行。前两句说,遗山(遗民)请求编写历史,但自称是忠于南宋王朝。这一句中有两个重要词语值得注意。一是“忠”,二是“金”。这里的“忠”是指对南宋王朝的忠诚,而“金”则是南宋王朝的别称。因此,这句诗实际上是在讽刺遗山(遗民)对南宋王朝的背叛行为。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揭露那些无耻文人的丑行。他写道:“他们在权贵之间往来周旋,却枉费心力,徒劳无功。”这里的“枉尺”、“直寻”都是用来形容这些人的行为。他们虽然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去讨好权贵,但却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甚至丢掉了性命。这种行径实在是令人发指。
第三联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无耻文人的真面目。他们自认为忠于南宋王朝,实际上却是大逆不道。这里的“自谓”是“自称”,而“忠于金”则是反语,暗指他们其实是在为元朝服务。这种行径无疑是对历史的亵渎,也是对民族感情的极大侮辱。
最后一句则是对整个事件进行总结和评价。诗人写道:“后来托身于国史,蒙面羞与读书人同列。”这句话表达了遗山(遗民)对那些无耻文人的强烈谴责和鄙视。他认为这些人既没有勇气站出来反抗元朝的统治,也没有资格与读书人相提并论。他们的下场只能是被世人所耻笑和唾弃。
整首诗通过对遗山(遗民)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深切忧虑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