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虽助汉,其志专报韩。
灭秦复破楚,韩后终难存。
苟能存韩后,何为弃人间。
漫云天授汉,封留殊未安。
亦如中副车,负气非万全。
赤松知君心,自苦空加餐。

杂诗·子房虽助汉其志专报韩

子房虽助汉,其志专报韩。灭秦复破楚,韩后终难存。苟能存韩后,何为弃人间。

子房虽助汉,其志专报韩。

  • 子房,即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历史上著名的智囊和谋士。他的“报韩”之志指的是他对韩国的忠诚与复仇。
  • “灭秦”与“复破楚”,描述的是张良辅佐刘邦消灭了秦朝,以及他随后帮助刘邦打败了楚国。这两句强调了张良在历史变革中的关键作用。
  • “韩后终难存”反映了尽管刘邦最终统一了天下,但考虑到政治现实和个人情感,张良对曾经的韩王后裔感到担忧。
  • 通过这些诗句,展现了张良复杂的情感和他对国家、对友情的深刻理解。

苟能存韩后,何为弃人间。

  • 这里表达了张良对于能否保护韩国后裔存续的忧虑。他担心自己虽然有辅助刘邦的功绩,却无法真正帮助到韩国后代。这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心和责任感。
  • 这句诗也反映了张良个人的道德信念和对历史的反思,他不愿意仅仅因为自己的权势而放弃对国家未来的责任。

漫云天授汉,封留殊未安。

  • 张良在这里提出了对刘邦赐予他高位和封号的质疑。他认为这样的封赏并非出于对他的能力和贡献的真正认可,而是带有政治上的利益考量。
  • 这一观点反映了张良深刻的政治洞察力,以及他对权力游戏和政治权谋的认识。

亦如中副车,负气非万全。

  • 这里的“中副车”可能指的是古代战车上的副将位置,通常负责辅助主将指挥战斗。张良用这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位置:虽然他有能力辅助刘邦,但在一些关键的时刻,他还是倾向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判断。
  • 这种坚持“负气”的态度,虽然显示了他的勇气和个性,但也可能意味着他在处理复杂政治局势时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赤松知君心,自苦空加餐。

  • 最后一句中的“赤松”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赤松子,一个仙人或隐士。这句话表达了张良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仍追求简朴和超脱的生活态度。他宁愿清贫自守,也不愿违背自己的初心和原则。
  • 通过这最后的诗句,张良的形象更加立体,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也是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情操和淡泊名利的智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咏史诗,通过对张良一生经历的回顾,展现了他的智慧、忠诚和个性。诗中既有对过去事件的客观叙述,也有作者的主观评价和感慨。通过对比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诗人揭示了张良复杂的性格和深远的影响力。同时,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和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