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君访我携巨卷,自记所语出瞑眩。
南行入闽证所见,信有冤报闵彼粲。
野葬狼腹骨无榇,庙貌鸾骖若仙眷。
去周归叶定谁恋,颠倒离奇只馀恨。
人生春蚕丝难断,幸勿作茧缚恩怨。
题者纷纷意徒乱,顾五醉墨为一叹。
【注释】
叶君:指叶梦得,字少卿;伯庚:字次翁,名无咎。
瞑眩(mínxiǎn):因头晕目眩而卧床不起。
闵:怜悯,同情。
野葬:野外埋葬。
鸾骖(cān):神话中鸾鸟的骖驾者,这里比喻庙貌之像。
去周:离开周朝,指叶梦得罢相后南归。
颠倒离奇:意指世事变化无常,令人感到困惑、失望和愤怒。
春蚕:指人生如春蚕,一生辛勤劳动,却难以逃脱被蚕食的命运。
幸勿作茧缚恩怨:意思是说不要像蚕一样,把自己束缚在恩怨纠葛之中,导致自己无法解脱。
五醉墨:即五斗米,一种古代的酒量标准,用来比喻饮酒过多或过于沉迷于世俗之事,导致自己的行为失控。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梦得的一首题画诗。诗的内容围绕“江宁叶伯庚求题述异图”展开,通过对画面内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困惑的感慨。
首联“叶君访我携巨卷,自记所语出瞑眩。”描绘了叶君来访的场景。叶君带着一幅巨大的画作来到诗人面前,诗人不禁回想起与这幅画相关的经历,这些经历让他感到头晕目眩,仿佛置身其中。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画作对诗人的影响,也暗示了诗人与画作之间的深厚情感。
颔联“南行入闽证所见,信有冤报闵彼粲。”进一步展开了诗人与画作的关系。诗人南下福建,亲眼见证了许多世间奇景,他发现这些美景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这种发现让诗人深感震惊和困惑,同时也引发了他对世间纷争的思考。
颈联“野葬狼腹骨无榇,庙貌鸾骖若仙眷。”则通过描绘野葬和庙貌的画面,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在诗人眼中,野葬之地荒凉破败,连骸骨都没有棺材可以掩埋,而庙貌则庄严神圣,仿佛神仙眷侣一般。这种对比强烈地反映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和名利的不屑一顾,也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尾联“去周归叶定谁恋,颠倒离奇只馀恨。”则将视角转向现实社会。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远离了权力中心,但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纷争的困扰。他感叹世事变化无常,令人感到困惑和失望,同时他也为自己的命运感到遗憾。这一结尾既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以画家的画卷为切入点,通过对画面内容的描述和个人感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种种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瞑眩”、“信有冤报闵彼粲”、“野葬狼腹”、“鸾骖若仙眷”等,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同时,作者通过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境,传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