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观郁彼苍,星斗挂宫阙。
理乱若不闻,碧海行孤月。
与人家国事,书空徒咄咄。
同舟而遇风,何敢望吴越。
即来忍遽去,插手恐难歇。
倦甚可入梦,暂息在恍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三月三日忆山东亲友》。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 三月初十日夜直:三月初十日夜晚值班。
- 仰观郁彼苍,星斗挂宫阙:仰望天空,看到繁星点点,星星好像挂在皇宫的高楼上。
- 理乱若不闻,碧海行孤月:国家混乱,好像听不到声音,独自在海上航行,只有一轮孤独的月亮。
- 与人家国事,书空徒咄咄:谈论国家的大事,却只能徒劳地挥笔书写。
- 同舟而遇风,何敢望吴越:在船上遇到风暴,不敢想到遥远的吴越地区。
- 即来忍遽去,插手恐难歇:既然来到这里,又怎么能突然离开,手已经插进了衣袖,恐怕无法停歇。
- 倦甚可入梦,暂息在恍惚:因为太疲倦了,可以进入梦乡暂时休息,但在梦中也仿佛在恍惚之中。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混乱、个人命运无常的感叹。开头两句“仰观郁彼苍,星斗挂宫阙”,描绘了作者看到的壮丽星空,但同时反映了自己身处乱世的无奈。接着的“理乱若不闻,碧海行孤月”进一步表达了对政治动荡和个人孤独的感慨。
接下来的四句“与人家国事,书空徒咄咄”,则更加深入地探讨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他试图通过写作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看法,但最终发现自己的努力只是徒劳无功。这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感到困惑和挫败。
最后四句“同舟而遇风,何敢望吴越”则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恐惧。他担心自己的安危,不敢想象更遥远的地方。这反映了他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对安全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和理想的纠结和困惑,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