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讽子舆,嫂溺援以手。
避嫌忍坐视,毋乃君子咎。
以道援天下,其义在不苟。
徒手将何施,行权岂可狃。
枉尺而直寻,逆取而顺守。
本原既不端,讵免天下诟。
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唐朝诗人李白。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夜起庵杂诗(《夜起庵杂诗》是李白的一首诗)
- 注释:在夜间醒来之后所做的诗歌。
-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思考的诗。
- 淳于讽子舆,嫂溺援以手(《史记·滑稽列传》)
- 注释:淳于髡讽刺齐威王的儿子王子舆(即齐湣王),说他的母亲溺水了,自己却站在岸边不救。
- 赏析:这里比喻了那些表面看起来高尚而实际上并不真正关心他人的人。
- 避嫌忍坐视,毋乃君子咎(《论语·子张问五教》)
- 注释:为了避免被指责为不仁或不义,所以选择不去帮助。
- 赏析:表达了一种避免卷入是非、保持中立的态度。
- 以道援天下,其义在不苟(《论语·公冶长》)
- 注释:通过道德来帮助整个世界,这符合儒家的道德准则。
- 赏析:强调了用道德来引导世界的重要性。
- 徒手将何施,行权岂可狃(《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注释:没有工具怎么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权力不能只靠侥幸。
- 赏析:批评那些只依靠权力而不注重实际行动的人。
- 枉尺而直寻,逆取而顺守(《论语·卫灵公》)
- 注释:弯曲一寸(违背原则)是为了伸直一寻(遵循原则)。
- 赏析:强调了坚持原则的重要性。
- 本原既不端,讵免天下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注释:如果根本原理都不正大光明,那怎么能够免受别人的非议。
- 赏析:表达了只有端正基础,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献和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道德、原则和公正的追求。通过对这些经典的引用,李白展示了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公正和个人责任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