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乱中原,适为英雄资。
英雄何足道,贤圣难同时。
皇清昔御宇,汤武其庶几。
三王家天下,家法孰逮斯?
战战以兢兢,十朝迄今兹。
辛亥纲纪绝,大臣为奸欺。
伤哉亿兆人,投畀虎与貔。
剥极行当复,天道奚所疑。
人日进呈三首
竖子乱中原,适为英雄资。
英雄何足道,贤圣难同时。
皇清昔御宇,汤武其庶几。
三王家天下,家法孰逮斯?
战战以兢兢,十朝迄今兹。
辛亥纲纪绝,大臣为奸欺。
伤哉亿兆人,投畀虎与貔。
剥极行当复,天道奚所疑。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人日进呈三首》之一。朱彝尊(1629年3月28日—1709年4月15日)字锡鬯,又字竹垞,又字玉微,号曝书山人、竹懒老人等,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诗人,“浙西词派”创始人之一。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第一句:“竖子乱中原,适为英雄资。”
译文:那些小人们扰乱了中原,但他们却成为了英雄们可以利用的工具。
注释:这里的“竖子”是指那些小人或奸佞之人。“乱中原”指的是他们扰乱了国家的统治秩序。“适为英雄资”则暗示这些小人虽然行为恶劣,但有时也能成为一些英雄人物可以利用的“资源”。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一个矛盾的观点,即小人有时候也能成为英雄可以利用的对象。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第二句:“英雄何足道,贤圣难同时。”
译文:英雄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圣贤很难和他们共存。
注释:这里提到的“英雄”和“圣贤”都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典范。而“难同时”则表示这些理想人格很难在现实中得以实现。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他批评了那些只追求个人名利而不注重道德修养的人,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第三句:“皇清昔御宇,汤武其庶几。”
译文:大清皇帝曾统治过这片土地,他们的功业或许可以和商汤王、周武王相提并论。
注释:这里的“皇清”指的是大清帝国,而“汤武”则分别指的是商朝开国君主汤王和周朝开国君主武王。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英明君主,因此这里用来比喻大清皇帝的功业。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清皇帝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大清皇帝的统治有可取之处,甚至能够和历史上的英明君主相提并论。
第四句:“三王家天下,家法孰逮斯?”
译文:夏、商、周三代的君王都拥有天下,他们的治国方法是否超过了这些朝代?
注释:这里的“三王”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的君王。他们通过世袭制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并建立了各自的治国理念和方法。
赏析: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大清皇帝的治国方法是否超越了历史上的英明君主?作者在这里展现了对历史比较的兴趣和思考。
第五句:“战战以兢兢,十朝迄今兹。”
译文:这些人战战兢兢地治理国家,经历了十个朝代到现在。
注释:这里的“战战兢兢”形容他们做事非常小心谨慎的样子。而“迄今兹”则表示从那时至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这些人在治理国家时的谨慎态度,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它反映了作者对于这些人治理能力的认同和赞赏。
第六句:“辛亥纲纪绝,大臣为奸欺。”
译文:辛亥年的纲纪完全崩溃了,大臣们相互欺骗。
注释:这里的“辛亥”指的是辛亥年,也就是清朝的辛亥革命时期。“纲纪”则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奸欺”则表示大臣们之间相互欺骗。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清末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现实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担忧。
第七句:“伤哉亿兆人,投畀虎与貔。”
译文:真是令人痛心啊!亿万人民就像被丢弃的野兽一样,任由这些坏人宰割。
注释:“投畀”在这里指的是放弃、抛弃的意思。“貔”是一种猛兽,也用来比喻坏人。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民遭受不幸的同情和愤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失望。
第八句:“剥极行当复,天道奚所疑。”
译文:天道循环不已,最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这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注释:“剥极”指的是事物发展到极端后必然会衰败和灭亡,而“复”则表示事物的回归或者恢复。“天道”则指自然界的规律或宇宙的法则。
赏析:这句话是对天道循环规律的一种哲学解释,表达了作者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