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与几道论物理,初若不合终有取。
行严理不减几道,文辞益达真其偶。
滔天新说荡忘返,徒使学者失所守。
山移海覆俄自败,始信吾道可长久。
子于学术诚善变,非但心悟实身受。
速宜著书道甘苦,后生循循得切诱。
世人欲杀定何意,正坐名高博众诟。
冲寒过我示新作,抑郁穷愁聊一呕。
不妨独以文为诗,莫与时贤较升斗。

人日遗章行严

昔与几道论物理,初若不合终有取。

行严理不减几道,文辞益达真其偶。

滔天新说荡忘返,徒使学者失所守。

山移海覆俄自败,始信吾道可长久。

子于学术诚善变,非但心悟实身受。

速宜著书道甘苦,后生循循得切诱。

世人欲杀定何意,正坐名高博众诟。

冲寒过我示新作,抑郁穷愁聊一呕。

不妨独以文为诗,莫与时贤较升斗。

注释:
人日遗章行严:诗人在人日这天赠送《章行严遗稿》给行严。
昔与几道论物理,初若不合终有取。:过去和几道讨论物理问题,开始似乎意见不合,但最终都有所收获。
行严理不减几道,文辞益达真其偶。:行严的理性并不比几道差,他的文辞更加通达,能够真实地表达他的观点。
滔天新说荡忘返,徒使学者失所守。:他那滔天的新的学说让人听后忘记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只能使学者们失去自己的主张。
山移海覆俄自败,始信吾道可长久。:就像山被移动、海被倒置一样,很快就会失败,最后才相信我们的理论是可以长久的。
子于学术诚善变,非但心悟实身受。:你对待学术的态度是真诚而灵活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理解,而且通过实践来接受。
速宜著书道甘苦,后生循循得切诱。:你应该尽快著书,描述学问的甘甜苦涩,这样后人就能得到真实的引导。
世人欲杀定何意,正坐名高博众诟。:世人想要杀死你的原因是什么?只是因为你的名声很高,招来了众人的诽谤。
冲寒过我示新作,抑郁穷愁聊一呕。:冒着严寒给我看新作,我因穷困忧愁而感到压抑,只能将这种情绪倾诉出来。
不妨独以文为诗,莫与时贤较升斗。:不妨把文字当作诗歌,不要和时贤去比较高低。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写给好友行严的一封赠言信。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师,他一生致力于儒学的传播和弘扬,对后世影响深远。行严(张栻)也是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两人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友谊。此词便是他们在交流学术观点时的一段对话,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词的第一句“昔与几道论物理,初若不合终有取”,回忆起了当年和友人几道探讨物理问题的情形,虽然起初意见不合,但最终都有所收获。这说明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才能获得真正的理解和成长。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针对行严的批评。朱熹认为行严的新学说虽然滔天,但却让人们忘记了原有的知识和观点,导致学者们失去自己的主张。这反映了朱熹对于创新和继承之间矛盾的看法,他认为创新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否则只会带来混乱。
在词的后半部分,朱熹提出了对行严的建议。他指出,作为学者应该尽快著书,描述学问的甘甜苦涩,以便后人能够从中获得真实的引导。同时,他也提醒行严不要因为名声过高而招致他人的非议。这是朱熹对行严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希望他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结尾处的“冲寒过我示新作”一句,则表达了朱熹对行严的新作的赞赏之情。尽管行严身处贫困,但他仍然保持着一种坚韧的精神,将自己的新思想付诸实践。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尊敬和学习。
这首诗通过对朱熹与行严之间的学术交流进行描绘,展现了两位学者之间的友谊和互相尊重。同时也体现了朱熹对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