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躬真养气,寡欲可使清且明。
气为之本形为末,馀事犹足持吾形。
超观超超必了此,力行实难无异理。
若非仗义行人间,漫浪长生不如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答张岱山》。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解释:
清明在躬 —— 清明节时,我亲自实践这个传统习俗。
真养气 —— 我通过这个行为来培养真正的德行。
寡欲可使清且明 —— 欲望越少,内心就越纯净,越明亮。
气为之本形为末 —— 道的本质和形象都源于“气”(即宇宙间的生命力)。
馀事犹足持吾形 —— 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下,但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超观超超必了此 —— 超越世俗的知识和观念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力行实难无异理 —— 努力实践确实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道理。
若非仗义行人间 —— 如果不是以正义之心行事于世,那么纵使长生不老也不如自我修行。
译文:
清明节时,我亲自实践这个传统习俗。真正地培养德行。减少欲望,内心就会变得更加纯净,更明亮。道的本质和形象都源于“气”(即宇宙间的生命力)。其他的事情可以放下,但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必不可少的。超越世俗的知识和观念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努力实践确实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道理。如果不是以正义之心行事于世,那么纵使长生不老也不如自我修行。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道德修养和个人修炼的看法。他强调了减少欲望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整首诗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