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公论明且巧,亦恃规矩成方圆。
世间神妙不胜用,造车合辙真知言。
旧传八法增为九,疑子偶得如有天。
乃知秘錀本至浅,日行不觉谁使然。
童蒙得之生羽翼,飞行绝迹追胎仙。
此犹金丹换俗骨,草真篆隶从所便。
太平至仁寄文字,将统万类归同伦。
老夫敛衽心诚悦,莫腾讪笑嗟群贤。

【注释】

(1)卓君庸:即卓文君,西汉时蜀郡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人,东汉著名女诗人。

(2)笔九法:指作画的九种技法,即高古游丝、铁线、兰叶、行云、飞鸟、惊兽、渴骥、焦墨、水墨。

(3)离娄公:古代传说中的圣人孔子(孔丘),字仲尼,一说名丘,字子路。

(4)规矩:比喻法度、标准。

(5)神妙:神奇美妙。

(6)造车合辙:比喻做事合乎法则。

(7)旧传八法:相传有八大画法。

(8)疑子偶得如有天:怀疑自己偶然得到。

(9)秘錀:指篆刻刀。

(10)日行不觉谁使然:指日积月累不知不觉地自然形成。

(11)童蒙:儿童。

(12)金丹换俗骨: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说法,认为服食金丹可以使身体变得轻健。

(13)草真篆隶从所便:指草书和篆书、隶书都是书法中的好字体,可以随意运用。

(14)太平至仁:太平时期最高的仁政。

(15)归同伦:归于同类。

(16)老夫:作者自谦自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借卓文君之口赞美卓君庸的绘画才能和创作成就。

诗的前四句是赞颂卓君庸作画的技艺高超,能将画笔用出九种不同的技法。接着写画中的内容,既写了画中人物又写了画中景色:画中人物是孔子,画中景色是“离娄公论明且巧”的场面。这两句是说,卓君庸的画,能够表现孔子的高尚品德与聪明才智。

五、六句写卓君庸的画,在世人心目中的价值很高。他所作的画,能够使世间万物都得到合理而神奇的安排,画出了“合辙”的车,画出了“真知言”的人。这里的“方”、“圆”、“车”都是比喻的意思,说明卓君庸的画能够使人领悟到道理,使人得到启迪。

七、八句是说,人们称赞卓君庸的画,是因为他在画中巧妙地应用了“规矩”,创造出了“方圆”。这里所说的“规矩”,并不是指一般的画法,而是泛指各种规律、准则、规范。

九、十句写卓君庸的画,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画中所描绘的人物,像极了真人;画中的风景,宛如真实的世界。卓君庸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是由于他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的结果。

十一、十二句写卓君庸的画,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水平,而且在社会作用上也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把卓君庸的画称为“金丹”,用来喻指卓君庸的画能改变人的本性,使人脱胎换骨;人们称卓君庸的画为“草真篆隶”,用来形容卓君庸的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可随意运用各种书法字体。

十三、十四句写卓君庸的画,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画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成为一时的美谈。人们对于卓君庸的才华表示由衷的赞美,甚至把他比作“太平至仁”的圣人。

十五、十六句写卓君庸的画,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画被用于教育人民,用来启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识;他的画被用于教化百姓,用来引导他们走上正道,实现“将统万类归同伦”的愿望。

十七、十八句写卓君庸的画,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卓君庸的画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珍品,为后人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首诗通过赞扬卓君庸的画技,歌颂了他的艺术成就,表达了他对卓君庸的敬佩之情。全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