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闻车马喧,始觉身已退。
免为世人役,未改少年态。
一闲气自充,渺尔千百辈。
无求信至乐,造化犹我载。
庭除日洒扫,甚洁颇可爱。
意中有高楼,何日果相对。
及时先树木,逸兴谁能败?
我怀柳下惠,不易三公介。

【注释】

  1. 坐闻车马喧:坐着听到车马的喧闹声。
  2. 始觉身已退:才意识到身体已经像隐士那样退居了。
  3. 免为世人役:免得被世人役使。
  4. 未改少年态:还没有改变少年时的样子。
  5. 一闲气自充:只有闲暇时的清静之气自然充实。
  6. 渺尔千百辈:渺茫而长久地延续着千百代人。
  7. 无求信至乐:没有追求名利的快乐。
  8. 造化犹我载:大自然也如同我一般承载。
  9. 庭除(chú):庭院里的小路。除,通“衢”,大路。
  10. 甚洁颇可爱:非常清洁,十分可爱。
  11. 意中有高楼:心中想着有一座高楼。
  12. 何日果相对:什么时候能够真正相对呢?
  13. 及时先树木:及时先植下树木。
  14. 逸兴谁能败:超凡的兴致谁能败坏?
  15. 我怀柳下惠:我怀念柳下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高”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全诗以“高”字为线索,通过描述隐居生活中的各种景象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首句“坐闻车马喧,始觉身已退。”诗人坐在家中,听到外面车马的喧嚣声,才发现自己已经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隐逸的境界。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诗人用“免为世人役,未改少年态”来表达他对于隐逸生活的态度。他认为隐居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保持一颗纯净的心。这里的“少年态”指的是诗人在隐逸生活中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没有因为隐居而变得老态龙钟。

第三句“一闲气自充,渺尔千百辈。”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他认为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快乐和满足,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无需刻意追求。同时,他也认为这种快乐和满足是无穷无尽的,可以一直延续到千百年后。这里的“闲气自充”指的是隐居生活带来的内心充实和满足感。

第四句“无求信至乐,造化犹我载。”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重要性。他认为隐居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在隐居生活中,人们可以摆脱名利的困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同时,他也认为大自然也会像他一样承载着这份追求和信念,给予他无尽的支持和力量。这里的“无求信至乐”指的是在隐逸生活中,人们不再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追求内心的快乐和满足。而“造化犹我载”则是指大自然也会像他一样承担着这份责任和使命。

诗人转而描述了隐居生活中的日常活动和环境。第五句“庭除日洒扫,甚洁颇可爱。”诗人描述了自己每天清晨都会进行庭前小径的打扫工作。这里的“甚洁颇可爱”表达了他对这种简单而整洁的生活的喜爱之情。第六句“意中有高楼,何日果相对。”诗人想象中有一个高楼,但不知道何时才能真正与之相见。这里的“高楼”象征着隐居生活中的理想境界或目标。第七句“及时先树木,逸兴谁能败?”诗人表示要抓住时机,先种下树木。这里的“逸兴”指的是超凡的兴致和情感。第八句“我怀柳下惠,不易三公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他认为柳下惠这样的人才是值得效仿的楷模,而不是那些只会谋取高位的人。这里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柳下惠,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一闲》这首诗以“高”字为题,从隐居生活的角度出发,通过描述隐居生活中的各种景象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和依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