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菊生荒园,何殊置榛莽;
移植入乌盆,名流日相赏。
物色出风尘,由来事标榜;
乃知天所生,亦视人培养。
盆菊
丛菊生荒园,何殊置榛莽; 注释:丛菊生长在荒芜的园子里,和野草没有什么两样;
移植入乌盆,名流日相赏。 注释:被移植进精美的盆器里,受到名人雅士们的喜爱和赞赏。
物色出风尘,由来事标榜; 注释:它的色泽和香气能够脱去尘世的污浊,自古以来就是用来显示人们高洁品行的标志;
亦视人培养。 注释:由此可知它是自然造化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人们的培育和护理。
丛菊生荒园,何殊置榛莽;
移植入乌盆,名流日相赏。
物色出风尘,由来事标榜;
乃知天所生,亦视人培养。
盆菊
丛菊生荒园,何殊置榛莽; 注释:丛菊生长在荒芜的园子里,和野草没有什么两样;
移植入乌盆,名流日相赏。 注释:被移植进精美的盆器里,受到名人雅士们的喜爱和赞赏。
物色出风尘,由来事标榜; 注释:它的色泽和香气能够脱去尘世的污浊,自古以来就是用来显示人们高洁品行的标志;
亦视人培养。 注释:由此可知它是自然造化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人们的培育和护理。
诗句解析及翻译: 1. 一掬苍生泪,捐金欲报将。 - 注释与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百姓的哀怜之情以及想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回馈社会的壮志。"苍生"指的是广大的民众,"泪"代表他们的悲伤和无助。“捐金”指的是捐献金钱,而“报将”则是表达回报的意图。 2. 去思留栗主,赛社奠椒浆。 - 注释与赏析: “去思”指对某人的回忆或思念,而“留栗主”则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人而留下的祭品
【注释】 乙卯:即元和八年(813),白居易时年五十六岁。 栗主:祭祀用的一种祭品,这里指用栗木做的主牌。 郑明经:郑处晦,字明经,洛阳人,唐德宗时任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因事被贬为端州司马,白居易作《送郑司业赴端州司马》诗赠以勉励。 【赏析】 本篇是作者在任杭州刺史期间所作,是为郑处晦饯行的。 首联写对郑氏的怀念。“我爱两曹公”,言自己喜爱两位先贤(曹操和司马懿)。“千秋血食崇”
译文: 在水田福德祠,我年少时与弟弟藻亭一起读书的地方,现在渐渐荒废。我命令儿辈重新修缮它,因此感慨赋诗。 里巷的华丽已经改变,现在没有人愿意出钱修复了。 借着这灵光的存在,我将永远期待着神迹的到来。 衣冠整齐地尊古貌,用豚和酒祭拜众孩子们。 一瓣心香祝愿,连床记起早年时。 注解: - 水田福德祠:福德祠是供奉福德星君的庙宇,常用于祭祀祈求保佑农业丰收、五谷丰登等。 - 余少时偕弟藻亭
独坐 注释:我整天无事可做,只有在这寂静的屋子里独自坐着。 译文:我整天无事可做,只有在这寂静的屋子里独自坐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悠闲的生活场景,诗人独自坐在书房里,没有任何干扰,这是一种难得的放松和愉悦。通过“无闲事”和“独坐宜”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这样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和惬意。 茶香消世虑,书味话儿时。 注释:茶香可以消除世俗的困扰
总戎曾蓝田姻丈 连日互相酬饮 总戎是官名,蓝田县是地名,这里指总戎的亲戚。总戎是地方长官,而蓝田县是他的家乡,所以称他为"姻丈"。 连日互相酬饮:意思是说两家人连续几天都在相互宴请,进行酒席间的交流。 新缔高门匹,更番各叙亲。 新缔是指新的联姻,高门指的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家,这里的"匹"可能是指婚姻的匹配或者比喻成伙伴等。更番是指轮流的意思。各叙亲则是指双方家庭轮流邀请对方来家里吃饭
女孙归宁 已毕造舟礼,言旋正秣驹。 诗书吾望婿,棨戟将能儒。 惜别庭闱恋,归宁道路纡。 渭阳偏爱尔,相近好常趋。 注释: 1. 女孙归宁:意思是女儿的孙子要回家了。 2. 已毕造舟礼:已经结束了造船的礼仪。 3. 言旋正秣驹:意思是说回去的时候要好好喂马。 4. 诗书吾望婿: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诗书知识的丈夫。 5. 棨戟将能儒:意思是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6.
注释: 水田福德祠,是我年少时与弟弟藻亭一起去读书的地方,最近逐渐荒废了,命孩子们重新修建,因此写下这首诗。 忆昔读书处,经今五十春。 回忆过去读书的地方,现在已经有五十年的春秋了。 斋庐曾借我,祠宇久依神。 我曾经住过的书房(斋庐)曾经让我借用过,祠堂(祠宇)很久以来就依靠神明。 祀社枌榆在,比邻主伯亲。 祭祀的土地庙(社)和榆树还在,邻居的主管(伯)非常亲近。 何堪风雨蚀,几欲废明禋!
【译文】 砚台上的墨汁,不是借端溪石研磨出来的;它像壶中的墨水一样凝聚。 铸造铜制的圆筒,形状像月亮一样圆润;书写时沾上薄薄的一层如雪一样的白屑。 从长江三峡流出的水,浸泡着这墨汁,使它香气四溢;一升墨汁就足够使用。 笑那些用磨盾来磨墨的人,他们磨墨时总是手忙脚乱,反复折腾。 【注释】 案头杂咏四首:指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所作的四首诗。 不藉端溪石:没有借助于端溪石的研磨作用。 壶中墨沈凝
【注释】 1、斯文:这里指儒家的学说和文化。 2、谁云缝掖尊:谁说是尊贵的呢?缝掖,衣领下缝制的褶子。 3、投餐期适馆:寄食的时候希望能有个合适的馆舍。 4、负笈:背着书箱。古代读书人用书箱装书,故称。 5、空著予冠岌(ji ):帽子上没有装饰。 6、万间开广厦:形容屋宇很多。 7、堪论:值得议论。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叹怀才不遇,有志难伸之作。 开头“世道斯文替”,直承首句
诗句解析: 1. 群盗如毛起 - 这句描述了盗贼数量众多,如同被轻拂的毛发一样迅速聚集起来。这里的“毛”字用来形容盗贼的数量多得几乎无法计数。 2. 山林聚啸多 - 描述盗贼在山林中频繁活动,发出呼啸声的场景。“啸”在这里表示声音的回响或喧哗。 3. 昼行频带剑 - 表明盗贼白天也经常携带武器行动。这显示了盗贼活动的隐蔽性和频繁性。 4. 宵寝亦横戈 - 即使在夜晚休息时,他们也携带武器
诗句翻译 - 在昔称康成,著述传吾道; - 两序列生徒,高密儒名噪。 - 不期城外山,山下生瑞草; - 称之日书带,形肖名亦好。 - 我闻周濂溪,窗前生意绕; - 又闻杜荀鹤,科名有吉兆。 - 屈轶长明廷,紫芝来四皓。 - 同是托灵根,一一成大造。 - 未若此葳甤,左萦复右抱。 - 为语儿辈知,此乃吾家宝。 - 一室拜经神,青青长摛藻。 注释 - 书带草:一种生长在山中的草本植物。 -
【解析】 此诗首联“男儿贵自立,弧矢昔所悬”的意思是:男儿以自强不息、发奋图强为贵。弧矢(弓箭)是古代男子的必备武器,也是男子的代称,这里用“弦”来表示弓箭。诗人以弓自喻,表明了自己要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决心。颔联“相期在千古,不让今人前”的意思是:我们要将事业做到极致,让后世的人也难以超过。这是诗人对后人的殷切希望。颈联“我年三十六,一第幸登天”的意思是:我今年才三十岁,但已经考中了举人
【注释】 感作:即《感怀》,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自注曰:“一官归去来。” 感怀:感伤情怀。 我生本不才,庸庸何所见:人生本无才能,又何必去计较呢? 一官归去来,幸侍寝门膳:辞官归乡时,有幸能侍奉父母饮食起居。 倏忽廿馀年,流光如掣电:短短二十年,光阴似飞箭,一闪而逝。 到处皆险巇,人情多幻变:世间处处充满危险和陷阱,人情变幻莫测。 轩冕似泥涂,昔贵今亦贱:高官厚禄如同泥泞的地面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描绘了一个隐士的家风。诗人通过描绘南山隈的菊花,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格的赞美。全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赏菊 有菊当有诗,有诗当有菊。 无菊诗何工,无诗菊亦俗。 注释:有了菊花就应该写诗,有了诗就必须有菊花。如果没有了菊花,那么写诗也显得不精致,没有品位;如果没有了诗,那么菊花也变得庸俗无意义。 采采南山隈,清香愿盈掬; 不见古高人,吟诗三往复。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他以草堂为题材,描绘了自己的生活和感慨。 我欲游名山,此地无峻岭。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游览名山的愿望,但却发现这里没有高山峻岭。这里的“名山”指的是那些著名的、风景秀丽的山脉。诗人在这里感叹自己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因为这里没有适合登山的地方。 只此一亩园,规画亦井井。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珍视和爱护。他认为这片土地虽然不大,但是规划得井井有条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仪的《咏怀》。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理。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1. 感叹人同天地生,职业随所止; (人与天地同寿,人生各有职业,各自安于本分。) 2. 士农与工商,执业分彼此; (社会分工明确,士、农、工、商各司其职,不可逾越。) 3. 欲耕当问奴,欲织当问婢; (想要从事农耕和纺织等职业,应请教他人,不可自顾自行。) 4. 兼之有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