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雪中毡,李陵台上月。
河梁送别时,知心未知骨。
【注释】
苏武:西汉时期,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归汉,被封为中郎将。雪中毡:苏武在匈奴时,曾牧羊于北海上,被大雪覆盖的草地,他以毡裹体取暖;李陵:李陵是东汉名将,曾随武帝征伐匈奴,兵败投降,被俘至匈奴。月:指月亮。河梁:桥名,因黄河而建,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南一带。知心:知音或知己,这里代指朋友。骨:人的骨头。
【译文】
苏武在雪中被裹着毡子取暖,李陵也在台上望月思乡。
送别朋友之时,不知对方是否已化作尘土。
【赏析】
本诗首句“古意”二字,点明题旨。诗人运用了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第一句“苏武雪中毡”,写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十九年的故事。苏武在匈奴期间,受尽艰辛,但仍坚守节操,不与敌人妥协,最终回到汉朝。这里的“雪中毡”指的是他在寒冷的雪地里裹着毡子取暖的情景。这个典故用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相互支持。
第二句“李陵台上月”,则描绘了李陵在台上望月思念家乡的情景。李陵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英勇将军,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和朋友,后来投降了敌人,但仍然怀念着家乡和亲人。这里的“台上月”指的是李陵站在高台上望着皎洁的月光,寄托了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河梁送别时,知心未知骨”,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在这里,“河梁”是指黄河上的桥梁,它见证了人们之间的分离和重逢。诗人通过“知心未知骨”这一典故,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描写和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