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从戊戌来京师,舞场日涉评妍媸。
从知北调盛弦索,昆弋非复承平时。
【注释】戊戌: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戊戌政变之年。门总宪:指金邦正,字伯襄,浙江仁和人,曾官礼部尚书,故称门公。金桧:《宋史》:“王黼、蔡京皆以金人求和,乃主和议,遂使金人得志;及金兵退师,而邦正在南都建迎銮宫,又为金人所杀。桧死时,年七十八。事在靖康三年正月。”观剧:观看戏剧演出。绝句:一种四句诗的格律,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赏析】这首七绝,是作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怀念当时的政治形势写的。
开头两句:“忆从戊戌来京师,舞场日涉评妍媸。”意思是说,自从戊戌政变以来,我曾在京城中舞厅里混迹,经常地评说演员们的好坏丑美。“妍媸”,这里指的是演员的演技。
“从知北调盛弦索,昆弋非复承平时”,意思是知道北方戏曲盛行弦索唱腔,昆腔、弋腔等地方戏曲也不像过去那样流行了。“北调”,指昆腔与弋腔等北方戏曲声腔。弦索唱腔,又称胡琴腔,是元代流行的北方戏曲声腔之一。
“昆弋”指昆曲和弋阳腔。昆曲原是唐代宫廷音乐,后流入民间,到宋代才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元明时期盛行于江南一带。弋阳腔则源于江西弋州,因用唢呐伴奏而得名,后来发展成多种流派,流传很广。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从我知道的情况来看,北方戏曲盛行弦索唱腔,昆腔、弋腔等地方戏曲已不象从前那么流行了。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感慨,对当时政治局面的担忧,以及对戏曲艺术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