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畔畅吟身,回首前游二十春。
一代祠堂仍俎豆,八年烽火尚烟尘。
先生作史应千古,我辈能诗有几人。
处乱无他惟买醉,寒梅香里漉陶巾。

【注】浣花溪:成都西面,有浣花池在。

畅吟身:纵情地吟诵着。

前游:指作者以前的游历。

俎豆:祭器,古代祭祀时用俎(盛供品的器物)和豆(盛放牲肉的器物)。

八年烽火尚烟尘:指安史之乱。

千古:极言其久远。

处乱无他惟买醉:处在乱世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借酒消愁了。

漉陶巾:漉,漉洗。陶巾,即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王嗣奭《杜臆》认为此诗为送王嗣南赴蜀而作。王嗣南是杜甫的朋友,也是他的学生,曾于大历三年至五年(公元768—769年)任梓州刺史。

首联说:“浣花溪畔畅吟身,回首前游二十春。”诗人在浣花溪畔畅快地吟诵,回想过去二十年间在成都度过的时光。浣花溪位于成都市西面,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此地居住过。

“一代祠堂仍俎豆”,意思是说一代代的祠堂还在祭祀着先祖,虽然历经战乱但祭祀活动并未停止。“八年烽火尚烟尘”,指的是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时间,战争的硝烟仍然弥漫在大地之间。

颔联“先生作史应千古”,意思是说先生写史书应该能够流传千古。“我辈能诗有几人”则表达了自己对于能够创作诗歌的人并不多的感慨。

颈联“处乱无他惟买醉,寒梅香里漉陶巾”,意思是说在乱世中没有什么特别的应对措施,只有借酒消愁;而在寒冷的梅花香气中洗涤葛巾,也成为了诗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只能借酒消愁、寄情于自然的心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之情。它不仅仅是一篇送别之作,更是一首充满哲理性的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