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一小山,远势有千里。
横略大东来,下饮昆仑水。
三月山气发,青天镜无滓。
擂鼓拜玉皇,阊阖焕丹紫。
百神俨冠佩,群龙翊阶戺。
上陈霸王略,下诉斯民否。
昏昏楚汉来,红尘闹白蚁。
呜呼粪土臣,清泪泻如驶。
古井塞海眠,修鳞蜕精髓。
万事合变化,浑沌何年死。
道人骨皮乾,微茫记甲子。
苦说唐年树,安知今谁是。
登高迫暮景,乾坤有高视。
不从赤松游,腥膻徒为尔。

【注释】

  1. 马陵:山名,在今山东菏泽市。
  2. 横略:横渡。东来:向东流的大河(即黄河)的上游。昆仑水:指青海湖。
  3. 三月:农历三月,春天。
  4. 阊阖:传说中的天门。
  5. 百神:各种神仙。冠佩:古代官员戴的帽和穿的带子。群龙:众多的龙。翊阶:站在台阶上。戺(zhǐ):台阶边缘。上陈:陈述。霸王略:指楚汉争霸时刘邦的用兵策略。下诉:告诉老百姓。斯民:老百姓。否:通“伏”,屈服。
  6. 昏昏:模糊不清的样子。
  7. 粪土臣:卑微的大臣。
  8. 古井:老井。塞:填塞、填满。海眠:海底。修鳞:修长的鱼鳍,比喻龙的尾巴。蜕精髓:脱去鱼身,变成龙。
  9. 万事合变化,浑沌何年死:万物都随着宇宙的演变而变化,混沌的原始物质何时才能消灭?浑沌:古人认为最原始的物质状态,这里指元气。
  10. 道人骨皮乾:道士的身体已经干瘦枯槁。
  11. 苦说唐年树:苦苦地回忆唐朝时的树。
  12. 安知今谁是:怎么知道今天谁是谁呢?
  13. 天地间有广阔的视野。
  14. 赤松游:指赤松子,道家神话人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登马陵所作。马陵,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相传为齐威王与魏惠王交战的地点。此诗描写了作者登山观景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一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远处的马陵小山,气势磅礴,宛如一匹骏马,昂首阔步,远望千里之遥。这种宏大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仿佛置身于那辽阔的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壮美。
    诗的第二句,“横略大东来”,则进一步描绘出了山势的雄伟壮观。这里的“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势的雄浑有力,如同一道横贯东西的巨大屏障;而“大东来”则表达了山势从东边汹涌而来,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这种景象,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又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诗的第三句,“下饮昆仑水”,更是将整个场景推向了高潮。昆仑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座著名山峰,其山高谷深,风景秀丽。这句诗中的“昆仑水”,则是指那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从昆仑山脉中涌出,流向远方,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无尽的希望。
    诗的第四句,“三月山气发,青天镜无滓”,则是对整个场景进行了一番细腻的描绘。这里的“三月”,指的是春天的三月,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山气发”,则是指山间的空气变得清新起来,仿佛是春天的气息在涌动。这里的“青天镜无滓”,则是指在那清澈如镜的天空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晰、那么纯净。这样的景色,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描绘了山下的景象以及那些神仙们的活动。这里的“擂鼓拜玉皇”,描绘出了一种热闹非凡的场景;而“阊阖焕丹紫”,则是指天空中的云彩绚丽多彩,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这些景象,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第五句,“百神俨冠佩,群龙翊阶戺”,进一步描绘了山下的神仙们。这里的“俨冠佩”,形容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庄重而威严;而“群龙翊阶戺”,则是指那些神仙们如同一群龙一般,在台阶上翩翩起舞,展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这几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境界。
    诗的第六句,“上陈霸王略,下诉斯民否”,则是对整个场景进行了总结。这里的“陈”,指的是陈述、诉说的意思;而“霸王略”,则是指刘邦的用兵策略。这里的“下诉”,则是指向百姓讲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斯民否”,则是指百姓是否能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几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胸怀壮志、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他对百姓命运的关注和关心。
    诗的第七句,“昏昏楚汉来,红尘闹白蚁”,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这里的“昏昏”,指的是混乱、纷乱的状态;而“楚汉来”,则是指楚汉战争时期的到来。这里的“红尘”,则是指世间的繁华;而“闹白蚁”,则是指蚂蚁在人间争斗的情景。这几句诗,不仅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诗的第八句,“呜呼粪土臣,清泪泻如驶”,则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这里的“粪土臣”,则是指卑微的臣子;而“清泪泻如驶”,则是指泪水如同奔流的水一样,无法抑制。这几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哀叹,也展示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
    诗的第九句,“古井塞海眠,修鳞蜕精髓”,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这里的“古井”、“塞海”,则分别指的是古老而又深邃的井和被淤泥填满的大海;而“修鳞”“蜕精髓”,则是指鱼在水中游动时鳞片脱落而化为龙,以及龙在陆地上生活时褪去了鳞片。这几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过程,也寓意着人生的变化无常和重生的过程。
    诗的第十一句,“万事合变化,浑沌何年死”,则是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思考。这里的“合变化”,则是指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而“浑沌何年死”,则是指宇宙最初的形态是什么,又该如何终结?这几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思考,也展示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追求。
    诗的最后两句,“道人骨皮乾,微茫记甲子”,则是对诗人自身的反思和总结。这里的“道人”,则是指道士、修行者一类的人物;而“骨皮乾”,则是指道士已经干瘦枯槁;而“微茫记甲子”,则是指道士已经记不清自己修炼了多少个甲子(六十年为一个甲子)。这几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执着和坚持,也展示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和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马陵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同时,通过对于历史、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探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追求和思考。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哲理性的思考,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