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授朔少常姓,不待天戈自相贼。呜呼往事安足论,《涌幢小品》谈无根。
孰搜文字到瘴窟,何况此地当年犹异域。我无书史足考稽,作诗尤如寸莛击。
归携墨本小长芦,铜鼓斋中张坐隅。好借白莲寺僧日本书,东西对陈如璠玙。
胜读东方先生《十洲记》,或当阎家职贡蛮夷图。

太平土州飞来钟歌

南郊授朔少常姓,不待天戈自相贼。呜呼往事安足论,《涌幢小品》谈无根。

谁搜文字到瘴窟,何况此地当年犹异域。我无书史足考稽,作诗尤如寸莛击。

归携墨本小长芦,铜鼓斋中张坐隅。好借白莲寺僧日本书,东西对陈如璠玙。

胜读东方先生《十洲记》,或当阎家职贡蛮夷图。

【注释】① 飞来钟歌:指土州(今贵州遵义)的飞来寺钟鸣,传为仙人所奏。② 少常氏:指少常公(即少常公)。③ 不待天戈自相贼:比喻自己能抵御外患。④ 《涌幢小品》:书名。⑤ 瘴窟:南方潮湿炎热的地方。⑥ 无足论:没有值得谈论的价值。⑦ 《十洲记》:书名。传说中神仙所在之地,是古代神话小说《博物志》中的内容,书中描绘了海中的三座仙山和西王母的瑶池等。⑧ 或:大概。⑨ 阎家:指作者自称。⑩ 寸莛:形容极微小。莛,草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任途中路过四川时所作。首句“南郊授朔少常姓”,表明他赴任的缘由是因受封为少常公而来到这地。“不待天戈自相贼”一句,以“天戈”代指外敌,说明当地人民已自行抵御,无需外来侵略者前来征战,表达了诗人对地方人民的感激之情。第二句“呜呼往事安足论”,表示过去的事不值得深究。“《涌幢小品》谈无根”,指《涌幢小品》一书虽然内容空泛,但作者却认为其价值不大,言下之意是自己的书更值得珍视。接着两句,“孰搜文字到瘴窟”,“矧兹此地当年犹异域”,都是说自己没有书籍可以查阅考证,因此写诗也就无从下手。“作诗尤如寸莛击”,用一寸长的竹竿打鼓来比喻自己写诗水平有限,无法与古人相提并论。

最后两句,“归携墨本小长芦”,“铜鼓斋中张坐隅”,“借白莲寺僧日本书”,诗人从随身带着的墨本、斋中摆放的长芦香炉,以及借用白莲寺僧的日本书籍,联想到《十洲记》等书中描绘的神奇仙境,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希望阅读这些书籍。“东西对陈如璠玙”,“东西对陈”,指的是东西方文化典籍的陈列,“如璠玙”比喻珍贵。诗人渴望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学问和见识,并以此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以诗人赴任途中的所见所感为主线,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谦逊和求知欲之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