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西山云气蒙,马前忽见青巃嵷。不知梅关突兀在,何许绝顶尚有人烟通。
赣南诺山颜尽赭,奔走荒原乱如马。天教留此作崇墉,瘴烟隔断苍梧野。
曲江相国命世英,作事能使山神惊。不然螺旋山磴二百里,啖荒万里无人行。
桄榔叶密天欲雨,古寺空垣走饥鼠。一代宗臣济世心,千年祠庙荒山主。
庙前梅花三百株,花时气压蛮云粗。相公风度犹想见,令人不忆孤山逋。
南来奉使六千里,眼见云山几如此。攀崖缘壁不须惊,岭南风物故乡情。
归时正及南枝发,待向祠堂餐玉英。
诗句解析及翻译:
第一句:“东山西山云气蒙”
注释:描绘了东山和西山之上云雾缭绕的景象。
赏析:这句诗通过“东山西山”来暗示地理位置,而“云气蒙”则形象地表达了山峰被云雾覆盖的景色,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壮观的氛围。
第二句:“马前忽见青巃嵷”
注释:在骑马前行时,突然看到了青翠的山峰。
赏析:这里用“马前”来强调行进的速度感,而“青巃嵷”则是对山峰颜色的生动描述,让人感受到山峰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不知梅关突兀在,何许绝顶尚有人烟通”
注释:不知道梅关在哪里突兀出现,但在某个高耸入云的地方仍然有人烟。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梅关位置的惊讶和疑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力。
第四句:“赣南诺山颜尽赭,奔走荒原乱如马”
注释:赣南的诺山全部变成红褐色,在荒野上奔跑的人如同乱马一般。
赏析:这句诗通过颜色的变化和动态的形象,展现了赣南地区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状态的艰难。
第五句:“天教留此作崇墉,瘴烟隔断苍梧野”
注释:天空让这个地方成为要塞,瘴气阻隔了苍梧野外的道路。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和冲突的担忧。
第六句:“曲江相国命世英,作事能使山神惊”
注释:张曲江是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他做事能让山神都感到震惊。
赏析:这句诗赞扬了张曲江的英雄事迹,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第七句:“不然螺旋山磴二百里,啖荒万里无人行”
注释:如果不是有螺旋状的山路,两百里的路程会荒芜无人行走。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山路的描述,表达了对道路艰险和荒凉景象的感慨。
第八句:“桄榔叶密天欲雨,古寺空垣走饥鼠”
注释:桄榔树茂盛到了要下雨的程度,古寺周围的空墙中跑出饥饿的老鼠。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凄凉而又富有哲理的画面。
第九句:“一代宗臣济世心,千年祠庙荒山主”
注释:这位一代宗臣有着拯救天下百姓的心志,然而他的庙宇却已经荒废了。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
第十句:“庙前梅花三百株,花时气压蛮云粗”
注释:庙前的梅花有三百株,开花的时候压住了瘴疠之气。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梅花的描述,展现了梅花坚韧不屈的品质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
第十一句:“相公风度犹想见,令人不忆孤山逋”
注释:虽然时光流逝,但依然能想象到当时的相公风范,让人不禁想起了那位隐居于孤山的诗人。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文人风骨的赞美。
第十二句:“南来奉使六千里,眼见云山几如此”
注释:我南来任职已经有六千里的距离,亲眼所见的云山竟然和记忆中一样。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己职责使命的认同。
第十三句:“攀崖缘壁不须惊,岭南风物故乡情”
注释:攀登悬崖、越过山壁并不需要担心,这里的岭南风光就是家乡的情怀。
赏析: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享受自然美景的心境。
第十四句:“归时正及南枝发,待向祠堂餐玉英”
注释:回到家乡的时候正好看到南方的树枝发芽,准备去祠堂品尝那里的玉英。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