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官柳初飞绵,汉南春水高拍天。鸣钲伐鼓递相和,市楼歌管声喧阗。
夹江城郭半隐见,沈沈万井腾炊烟。夜来月上波浪息,画艇叶叶如秋莲。
红镫照我过江去,远闻黄鹤一笛来飞仙。商妇倚船弄弦索,估客买醉抛金钱。
人间风月几曾见,定与吴会争新妍。壮游十载不到此,远闻一炬焦可怜。
披图令我惨不乐,知子有意归无缘。忆昨金田起妖鸟,烽火远照湘漓间。
一朝燎原势莫止,坐令鄂渚飞腥涎。跨江为梁岂天意,艨艟大舸遭絷牵。
丛台歌舞昼寂寂,荆棘屡变桑麻田。疆场无人貔貅老,毒雾不散龟山颠。
金陵东望亦如此,繁华浩劫真相连。春风汀洲花欲然,碧波芳草纷葱芊。
眼前好景归不得,卧游凝涕独潸然。鲰生三宿心拳拳,亦有梓里遭时艰。
何年置身图画里,一棹径刺潇湘船。

诗句原文:

武昌官柳初飞绵,汉南春水高拍天。

鸣钲伐鼓递相和,市楼歌管声喧阗。

夹江城郭半隐见,沈沈万井腾炊烟。

夜来月上波浪息,画艇叶叶如秋莲。

红镫照我过江去,远闻黄鹤一笛来飞仙。

商妇倚船弄弦索,估客买醉抛金钱。

人间风月几曾见,定与吴会争新妍。

壮游十载不到此,远闻一炬焦可怜。

披图令我惨不乐,知子有意归无缘。

忆昨金田起妖鸟,烽火远照湘漓间。

一朝燎原势莫止,坐令鄂渚飞腥涎。

跨江为梁岂天意,艨艟大舸遭絷牵。

丛台歌舞昼寂寂,荆棘屡变桑麻田。

疆场无人貔貅老,毒雾不散龟山颠。

金陵东望亦如此,繁华浩劫真相连。

春风汀洲花欲然,碧波芳草纷葱芊。

眼前好景归不得,卧游凝涕独潸然。

鲰生三宿心拳拳,亦有梓里遭时艰。

何年置身图画里,一棹径刺潇湘船。

注释:

  • 武昌官柳:指的是在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的官宦人家的柳树,春天开始萌发嫩芽。
  • 汉南春水:指汉水以南地区的春季水势浩荡。
  • 鸣钲伐鼓:古代军队行进时发出的号令,钲和鼓分别表示打击和吹奏。
  • 市楼歌管声喧阗:市场周围的楼房上,人们唱着曲调,吹着乐器,发出喧闹的声音。
  • 夹江城郭:江两岸的城市被山峦环绕,显得有些隐蔽或隐约可见。
  • 沈沈万井:形容城镇中炊烟缭绕,万家灯火。
  • 夜来月上:夜晚,月光映照在水面上,使得波浪平静下来。
  • 画艇:用画装饰的小船,这里可能比喻船只美丽如同秋天的莲花。
  • 红镫:红色的灯笼,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 黄鹤一笛:传说中的黄鹤楼有仙人吹笛,这里借指听到美妙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 商妇:商人的妻子,在这里可能是卖艺者的妻子。
  • 估客:旧时指商人、行商,这里的“估客”可能是指购买货物的人。
  • 人间风月:世间的美好时光和风光,这里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吴会:古地名,这里可能是指江南地区,与吴国的繁荣相对比。
  • 壮游:长时间的旅行,这里指诗人曾经的壮游经历。
  • 一炬:这里可能是指火灾,但也可能是比喻某种事物的突然消失或毁灭。
  • 跨江为梁:古代建筑技术的一种,即利用桥梁跨越江河。
  • 艨艟大舸:大船,这里可能是指战争或灾难后遗留下来的战船或者沉船。
  • 丛台歌舞:古代宫殿中的娱乐活动,这里可能是指宫中的歌舞表演。
  • 荆棘:这里可能是指战争后的荒凉景象,也可能是指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 龟山:位于今安徽省合肥市西南,是一处名胜古迹。
  • 金陵东望:指南京(古称金陵),这里可能是指南京的美丽风景或者历史遗迹。
  • 繁华浩劫:形容南京等地曾经的繁荣景象被战争破坏。
  • 春风汀洲:春天的风吹拂在汀洲上,使得花朵开放,生机勃勃。
  • 碧波芳草:清澈的水流和茂盛的草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眼前好景:眼前的美景无法留住,只能在心里默默思念。
  • 卧游:躺在床上游玩,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无法亲自前往欣赏美景而只能在心中想象。
  • 鲰生: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他的同辈人,鲰生是一个自谦的说法。
  • 梓里:家乡,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故乡或者他的家乡。
  • 何年:什么时候,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置身图里:置身在图画之中,意味着诗人渴望能够亲身体验那些美丽的景色或事物。
  • 一棹径刺潇湘船:乘坐一叶扁舟直接驶向潇湘之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江汉泛舟图为叶润臣阁长题》是清代诗人龙启瑞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武昌官柳的春色、汉南春水的激荡、市楼歌声的热闹以及夹江城郭的朦胧景象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春天江城的热闹画面。诗中的“鸣钲伐鼓递相和”、“夹江城郭半隐见”、“沈沈万井腾炊烟”等词句,都形象地传达了春天江城的热闹氛围和繁忙景象。

诗中也不乏对战争与灾难的描写与反思。如“夜来月上波浪息”、“一炬焦可怜”等句子,都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毁灭。这种描写虽然带有悲观的色彩,但也反映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向往。整首诗既描绘了春天江城的热闹景象,又表达了对战争与灾难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审美能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较为特殊,据说是为纪念一位名叫叶润臣的阁长而作。诗中通过对武昌官柳的描绘和对汉南春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江城的热闹景象,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通过对战争与灾难的描述,展现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