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断人迹,云白封樵径。
百丈响飞泉,风松静相应。
科头来几时,寂寂坐石磴。
恐是焦旷仙,无言独心证。
夕光岚雾霏,日色林壑暝。
岂为万虑空,兼以七弦定。
斋心灭众闻,幽耳满清听。
所以弃瓢翁,挂瓢则听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山中对雪有寄》。
我们来看第一句:“何述善听泉图”。这是一首描写山中对雪的诗。
接下来是第二句:“山深断人迹,云白封樵径。”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景,山深无人迹,云白覆盖了山林间的小路。
然后是第三句:“百丈响飞泉,风松静相应。”描述了山中的飞泉百丈高,泉水在风中流淌,松林随风摇曳,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接着是第四句:“科头来几时,寂寂坐石磴。”这里描绘了一个人在山中科头坐着的情景,他静静地坐在石头上,仿佛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第五句:“恐是焦旷仙,无言独心证。”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山中美景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认为自己可能遇到了一位隐逸的仙人,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用心去体会这美丽的景色。
第六句:“夕光岚雾霏,日色林壑暝。”描述了夕阳下山林中的雾气弥漫的景象,太阳西沉,林间山谷显得更加幽暗。
第七句:“岂为万虑空,兼以七弦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人生不应该被琐事所困扰,而是要用音乐来调整自己的心境。
第八句:“斋心灭众闻,幽耳满清听。”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通过斋心来消除杂念,让心灵沉浸在自然之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最后一句:“所以弃瓢翁,挂瓢则听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选择,他选择放下世俗的纷扰,像古人一样隐居山林,只专注于倾听大自然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