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山岚一半烟,晓星寥落破霜天。
忽闻古寺晨钟发,回首西山月尚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晓起:早晨起来。
一半山岚一半烟,晓星寥落破霜天。一半的山岚笼罩着山间烟雾;清晨的星辰稀疏地散落在寒冷的天空之中。
忽闻古寺晨钟发,回首西山月尚圆。忽然听见远处的寺庙传来了晨钟的声音;回头望着西山,只见那轮明月依然圆满如盘。
赏析:
首句“一半山岚一半烟”,是说早晨的景色。“山岚”指雾气笼罩的山林,“烟”指云雾,这里既写出了清晨山间的雾气缭绕和朦胧,也写出了山岚中隐约可见的远山之形。次句“晓星寥落破霜天”,写天空中的景致。“晓星”即晨星,“寥落”指稀疏,“破霜天”指寒气逼人的天气,这里既写出了早晨的天色阴沉,又写出了寒气袭人的气候特点。
三句“忽闻古寺晨钟发”,写听到的声音。“忽”字说明声音出现得突然,“古寺晨钟”点出了声音的来源,同时交代出时间是在早晨。四句“回首西山月尚圆”,写看到的景象。西山,指终南山,这是长安城西面的一座山,诗人居住的地方就在这座山的附近。“回首”二字表明诗人已经从眼前的景物中收回目光,环视四周。“月仍圆”与上文的“晓星寥落破霜天”相呼应,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情。全诗通过对山、星、云、雾、烟等自然景色的变化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译文:
早晨起来,只见山间的雾气缭绕;晨星稀疏地散落在寒冷的天空中。
忽然听到远处的寺庙传来了晨钟的声音;回头望着西山,只见那轮明月依然圆满如盘。
赏析:
此诗写于唐贞元五年(789)春。当时王昌龄在江宁(今南京),被贬为江宁丞,因不堪忍受当地的苛政,便辞官返乡,途中经过长安。这首诗是王昌龄由江宁回长安时作的,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首两句写清晨山中的美景。清晨,薄雾缭绕,群山苍莽迷离,晨星稀少,天空一片阴冷。诗人在这寂静清冷的氛围中醒来。他站在江宁城下的小舟上,凭栏而立,极目远眺。这两句写景,以动显静,寓情于景,渲染出一种清冷凄寂的气氛。“晓起”,即清晨起床。“山岚”,指雾气笼罩的山林。“烟”指云雾,这里既写出了清晨山间的雾气缭绕和朦胧,也写出了山岚中隐约可见的远山之形。第三、四句写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忽闻”,忽然听到,“古寺”指长安城中的寺院,“晨钟”指寺庙中晨时敲响的法器声,这里既是听到的声音,也是听到后产生的联想。“发”,即响彻,传遍,这里是指声音传播到远方。“回首”,回头看。“西山”,指终南山,是长安城西面的一座山,诗人居住的江宁城在终南山南麓,这里用“西山”代指家乡或长安。“月犹圆”,指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在天空中。诗人用“犹”字,表明月光还是像往常一样圆满明亮。这两句写声音和景象,以动衬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全诗通过描绘清晨山中景色和听到声音后所引发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光阴难留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