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三十年,曾读汉魏史。
我读汉魏史,仰止习凿齿。
谓魏为正统,蜀乃以寇视。
茫茫数百载,谁复能议此。
赖公发聋聩,大声震里耳。
独帝汉昭烈,分别冠与履。
天道以不丧,人心以不死。
煌煌良史才,下启紫阳子。

诗句释义

1 「我生三十年,曾读汉魏史」: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平的一个总结。他活了三十年,在这期间读过关于汉朝和魏国的历史。

  1. 「我读汉魏史,仰止习凿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学习历史的热爱。他在阅读汉魏史书后,深受习凿齿的学问影响。
  2. 「谓魏为正统,蜀乃以寇视」:这里提到了对三国历史的看法。诗人认为魏国是正统,而蜀国被视为侵略者。
  3. 「茫茫数百载,谁复能议此」: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感慨。在漫长的数百年里,又有谁能重新讨论这些问题?
  4. 「赖公发聋聩,大声震里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某人(可能是某个历史学家或评论家)的敬仰之情。这个人让他重新听到了历史的真相,使他的声音震动了他的耳朵。
  5. 「独帝汉昭烈,分别冠与履」:这句诗进一步描述了对三国历史的思考。诗人认为只有汉昭烈帝(刘备)能够准确地区分冠与履(即帽子和鞋子)。
  6. 「天道以不丧,人心以不死」: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感慨。他认为历史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而人们的思想也是不会消亡的。
  7. 「煌煌良史才,下启紫阳子」:这句诗赞美了优秀的历史著作。他认为这些著作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启发了像紫阳子这样的人物。

译文

我活了三十年,曾经读过关于汉朝和魏国的历史。
我在阅读汉朝和魏国的历史后,深受习凿齿的影响。
我认为魏国是正统,而蜀国只是侵略者。
在过去的数百年中,又有谁能重新讨论这些问题呢?
感谢一位伟人让我重新听到历史的真相,使我的声音震动我的耳朵。
只有汉昭烈帝能够准确地区分冠与履。
历史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而人们的思想也是不会消亡的。
优秀的历史著作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启发了像紫阳子这样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评价,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和理解。诗人通过对三国历史的回顾和思考,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通过赞美优秀的历史著作,诗人也表达了对知识传承和发展的期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也体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