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作西宾阅九秋,毫无匡益任悠悠。
虽从几席资相问,何补丹铅进厥修。
蝉曳别枝情太苦,燕移新垒恋宁休。
最怜滩水声长响,过访他时似旧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留别滩音吟社诸子:
这句诗的意思是作者在告别那些聚集在一起吟诵诗歌的朋友,特别是指滩音吟社的诸位。滩音吟社是一个文学社团,成员们经常在这里相聚吟诵诗歌,交流思想。

愧作西宾阅九秋,毫无匡益任悠悠:
“愧作西宾”是指作者认为自己作为教师,虽然尽心尽力但仍然感到惭愧。这里的“西宾”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者教导主任。作者说自己“毫无匡益”,意思是说自己的教导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任悠悠”则是指时间的流逝,暗示着自己无法长久地为学生指点迷津。

虽从几席资相问,何补丹铅进厥修:
“虽从几席资相问”指的是尽管作者有机会向学生们提问,但他们似乎并不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这里的“几席”指的是古代学者常用的座位,而“相问”则是指提问。作者觉得自己的提问并不能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何补丹铅进厥修”则是说作者觉得这样的提问对学生们的学习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是一种浪费。

蝉曳别枝情太苦,燕移新垒恋宁休:
这句诗通过比喻来表达离别的情感。“蝉曳别枝”指的是蝉在离开树枝时,仿佛是在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燕移新垒”则是指燕子在筑巢时,也表现出了依恋的情感。这里的“情太苦”意味着离别的痛苦难以言表,而“恋宁休”则是说即使这样,燕子也愿意去新的地方筑巢,不愿意留下。

最怜滩水声长响,过访他时似旧不: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滩水声长响”指的是滩边水流的声音非常响亮,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情绪。“过访他时似旧不”则是指作者希望在未来再次拜访的时候,能够像以往一样不受拘束、无拘无束地聊天。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们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体现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师生关系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的比喻和意象运用得相当生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