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根先生其犹龙,入世出世殊凡庸。晚耽泉石岂所愿,早躬轩冕犹非慵。
东床寄我《钵山志》,如向群玉窥嵷巃。相违忽忽逾十载,未得携酒来过从。
金陵自昔最繁盛,劫火之后皆蒿蓬。记曾共蹑翠微顶,放眼一望万古空。
其时意熊尚雄杰,俯视多少岧峣峰。名花未厌鬓毛白,野草犹凝战血红。
寇盗初平四彝服,傲岸身世谁能容。幸蒙圣恩放归去,麋鹿性喜林草丰。
沧江一卧岁顿晚,惟爱深夜闻清钟。虚空打破便无碍,此理真实非机锋。
悬崖撒手百事了,先生之意将无同。桓公鲁公并辛苦,武乡终竟瘁厥躬。
何如靖节与元直,种秫种菜春融融。老方学诗不解律,聊赓长句呈河东。
【注释】
桑根先生其犹龙,入世出世殊凡庸。晚耽泉石岂所愿,早躬轩冕犹非慵。
桑根先生:苏轼对友人的雅称。犹龙:即李商隐《无题》诗“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之意境。晚耽泉石:指隐居生活。早躬轩冕:指做官。
东床寄我《钵山志》,如向群玉窥嵷巃。相违忽忽逾十载,未得携酒来过从。
东床:指朋友的家。钵山志:《钵山志》是苏轼在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作的一篇游记。群玉:指群仙聚会之所。《嵷巃》:山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北。相违:彼此分离。逾:超过。
金陵自昔最繁盛,劫火之后皆蒿蓬。记曾共蹑翠微顶,放眼一望万古空。
金陵:指今南京市。劫火:指唐末五代战乱。蒿蓬:草木丛生。翠微顶:指南京紫金山。
其时意熊尚雄杰,俯视多少岧峣峰。名花未厌鬓毛白,野草犹凝战血红。
其时:指作者当时。意熊:意气豪迈。岧峣峰:高峻的山峰。名花未厌:指年岁已老而志节依然不减当年。鬓毛白、战血红:形容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寇盗初平四彝服,傲岸身世谁能容?幸蒙圣恩放归去,麋鹿性喜林草丰。
寇盗初平: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契丹大举入侵后被迫订立澶渊之盟,不久契丹退兵。四夷服:指辽、西夏、金、大理等四国相继臣服。傲岸:傲慢不驯。身世:比喻个人的命运。
沧江一卧岁顿晚,惟爱深夜闻清钟。虚空打破便无碍,此理真实非机锋。
沧江:指长江。沧江一卧:指作者晚年被贬到黄州,过着闲居的生活。深夜:指夜晚。清钟:指寺庙里敲的木鱼声。虚空:指佛教中的空性。破:打破。此理:佛家语,指一切法都是相对的、虚幻的。
悬崖撒手百事了,先生之意将无同。桓公鲁公并辛苦,武乡终竟瘁厥躬。
悬崖撒手:指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意为断绝一切妄想和执着。百事了:指一切问题都解决完了。桓公:指曹操,字孟德,曾任魏文帝曹丕的丞相,封陈留王,谥号武王。鲁公:指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封周公,谥号太公,又称鲁公。武乡:指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书法家、音乐家、画家等。瘁厥躬:劳累致死。
何如靖节与元直,种秫种菜春融融。老方学诗不解律,聊赓长句呈河东。
靖节: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有《归园田居》。元直:指陶渊明的儿子陶潜,字元亮,后人称之为“五柳先生”。种秫种菜:指农民种植庄稼。老方学诗:意指年纪大了才学习诗词。不解律:不懂得音律。赓长句:指作诗。呈河东:指写给河东的朋友看。河东:指黄河以西地区。
【赏析】
此诗是苏轼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谪居黄州时期所作。此时,东坡已年近半百,他虽身居逆境,但仍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他在这首诗中,不仅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之情,而且对好友进行了深情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了对自己未来命运的忧虑。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生动,富有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桑根先生其犹龙,入世出世殊凡庸。晚耽泉石岂所愿,早躬轩冕犹非慵。”
桑根先生:苏轼对友人的雅称。犹龙:即李商隐《无题》诗“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之意境。
入世出世:指人世间的世俗生活和超脱世俗的生活两种不同的生活道路。入世:指投身于社会、国家等事务之中,参与各种活动。出世:指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远离社会纷争。
晚耽泉石:指隐居生活。泉石:指山水风景。岂所愿:指并非自己所愿。早躬轩冕:指做官。轩冕:古代官员所戴的冠冕,此处代指官场。犹非慵:表示并不愿意做官的意思。
颔联:“东床寄我《钵山志》,如向群玉窥嵷巃。相违忽忽逾十载,未得携酒来过从。”
东床:指朋友的家。钵山志:指苏轼在黄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的一篇游记。群玉:指群仙聚会之所。《嵷巃》:山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北。相违:彼此分离。忽忽:时间很短促的样子。逾:超过。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怀念以及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东床:指朋友的家。钵山志:指苏轼在黄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的一篇游记。群玉:指群仙聚会之所。《嵷巃》:山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北。相违:彼此分离。忽忽:时间很短促的样子。逾:超过。
颈联:“金陵自昔最繁盛,劫火之后皆蒿蓬。记曾共蹑翠微顶,放眼一望万古空。”
金陵:指今南京市。自昔:自古。繁盛:繁荣兴旺的状态。劫火:指唐末五代战乱。蒿蓬:草木丛生。蹑翠微顶:指登上南京紫金山之巅。放眼一望万古空:意指看到眼前的景象让人感到时光流逝、万物苍茫。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金陵古城昔日繁华的怀念以及对战乱后的荒凉景象的感慨。
尾联:“其时意熊尚雄杰,俯视多少岧峣峰。名花未厌鬓毛白,野草犹凝战血红。”
其时志熊:指作者当时志向豪迈的人。意熊尚雄杰:意指此人依然保持着豪迈的气概。俯视多少岧峣峰:意指作者俯瞰着周围的高山。岧峣峰:形容山峰的高耸入云。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志向的赞美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尾联:“寇盗初平四夷服,傲岸身世谁能容?幸蒙圣恩放归去,麋鹿性喜林草丰。”
寇盗初平: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契丹大举入侵后被迫订立澶渊之盟,不久契丹退兵。四夷服:指辽、西夏、金、大理等四国相继臣服。傲岸身世:意指一个人虽然拥有才华和地位却仍然保持着傲骨和不屈的精神。谁能容:表示无法容忍这样的境遇。幸蒙圣恩:意指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恩赐。放归去:意指回到故乡或家乡。麋鹿性喜林草丰:意指麋鹿喜欢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草料,这里比喻作者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