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窗风瑟瑟,逼幕峭寒生。
忽听中宵雁,深关万里情。
戍楼低晓月,画角动春城。
吟望闽天远,凭谁问海程。
【注释】
怀芗坪三弟:写给在福建漳州的三弟。芗,地名;坪,平地。三弟名不详。
纸窗风瑟瑟:纸糊的窗户吹着飒飒的北风。瑟瑟,风声。
逼幕峭寒生:把帐幕紧紧裹住,感到峭厉的寒气。
中宵:半夜,深夜。
深关万里情:深深地牵挂着万里之外的人。
戍楼低晓月,画角动春城:守边的士兵站在楼头,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声,春天的晨曦中,城楼上响起号角声。戍楼,瞭望敌情的哨所;画角,古代军用乐器,其声音悠扬宛转如画。
吟望闽天远,凭谁问海程:我倚窗吟诵,遥望南方遥远的天空,心中不禁生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凭谁问海程,不知向谁去询问海上的行程。
【赏析】
《怀三弟》,这是一首怀友词。词人以“秋风”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久别的弟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深情。上片写夜宿闻笛,下片写晨起望海。这首词通过描写夜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段内的情景,将作者对三弟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纸窗风瑟瑟”一句,写室内环境。“瑟瑟”,风吹树叶的声音,这里借指秋风的呼啸。秋风阵阵,吹进了纸糊的窗户,使室内显得更冷了。这“瑟瑟”之声,似乎在告诉人们:夜已深了。
“逼幕峭寒生。”两句紧承前句而来。“逼”即紧逼之意。“幕”指帐篷。“峭寒”,指刺骨之寒。这两句话是说,帐幕紧紧地裹住了身体,使人感到刺骨之寒。这两句是说,帐幕紧紧地裹住了身体,使人感到刺骨之寒。这两句是说,帐幕紧紧地裹住了身体,使人感到刺骨之寒。这两句是说,帐幕紧紧地裹住了身体,使人感到刺骨之寒。
“忽听中宵雁,深关万里情。”两句紧承前句而来。“中宵雁”,即秋夜鸣叫的鸿雁。“万里”,“一千里”。这两句是说,突然听到了秋天的雁声,心中不禁深深地思念起万里之外的亲人朋友来。“中宵雁”指秋夜鸣叫的鸿雁,也泛指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万里”是夸张的说法,形容距离遥远。这两句的意思是:秋夜里突然听见了秋声大雁的叫声,心里不禁深深地想念着远方的家人和朋友;在这寒冷的夜晚里还思念着家人和朋友啊!这两句的意思是:秋夜里突然听见了秋声大雁的叫声,心里不禁深深地想念着远方的家人和朋友;在这寒冷的夜晚里还思念着家人和朋友啊!
“戍楼低晓月,画角动春城。”两句紧承前句而来。“戍楼”,即瞭望敌情的哨所;“画角”,古代军用乐器,其声音悠扬宛转如画。这两句意思是:黎明时,守卫边疆的士兵们在城楼上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声,春天的晨曦中,城楼上响起号角声。这两句的意思是:黎明时,守卫边疆的士兵们在城楼上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声,春天的晨曦中,城楼上响起号角声。
“吟望闽天远,凭谁问海程。”两句紧承前句而来。“闽”,即福建省。这两句意思是:我倚窗吟诵,遥望南方遥远的天空,心中不禁生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凭谁问海程”,不知向谁去询问海上的行程。“凭谁”,向谁?谁又能知道呢!“海程”,指海上的航程。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倚窗吟诵,遥望南方遥远的天空,心中不禁生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不知向谁去询问海上的行程!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倚窗吟诵,遥望南方遥远的天空,心中不禁生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不知向谁去询问海上的行程!
此词上片写秋夜闻雁思亲、夜不能寐之景;下片写晨起望海之思。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