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峭摩青苍,横空排大翮。
水阻山怒争,怒积不可泄。
拔地峙一峰,太空独横绝。
天骨琢苍秀,云根耸孤特。
造化始何年,积此万古铁。
坚绽土花青,瘦绉古苔黑。
独力障长江,狂澜欲倒曳。
豪气为之扬,浩歌震林樾。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本题要求对诗句的赏析,赏析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内容上要紧扣诗意,从炼字、手法及表达技巧和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语言上要从词语运用、句式选用及表现的手法等方面赏析。
“界首”意思是山名,位于安徽省霍山县西南,主峰为大别山脉主峰之一,海拔2459米。诗人登上了界首山,远眺群峭摩青苍,横空排大翮。“摩青苍”,形容山色苍翠欲滴。“大翮”,指巨大的鸟翅,这里比喻群峭。群山高耸入云,直插霄汉。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群山比作鸟儿巨大的翅膀,形象地写出了群山的高峻与雄奇。“水阻山怒争,怒积不可泄。”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只见群山如万马奔腾,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积”,聚集、积累。“怒”,气势磅礴。“泄”,散开,消解。诗人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群峰之高峻、险峻的特点。
第二联“拔地峙一峰,太空独横绝”。“拔地”,形容山峰突兀而立,犹如从地面直刺云端。“峙”,直立、屹立。“横绝”形容群山高耸入云,直插苍穹。此联通过描写群峰的挺拔、高峻之态,进一步突出了群峰之壮观、雄伟的特点。
第三联“天骨琢苍秀,云根耸孤特”。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群山比作精雕细琢的玉石,把群山比作耸立在天空中的高大的树木。这两句诗不仅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而且使群峰显得更加神奇、美丽。“琢”,雕刻。“孤特”,孤独、独特。这两句诗通过描写群山之高峻、雄伟以及它们独特的姿态,进一步突出了群峰之壮观、雄奇的特点。
第四联“造化始何年,积此万古铁。”诗人仰望群峰,想象着它们的形成年代,感慨大自然创造了如此神奇的景观。“造化”,指自然造化,即大自然的造化。“始”,发端、开始。“何时”,什么时候。“积”,积累、聚积。“万古铁”,指千年万代的铁。这两句诗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群山之神奇、壮丽、雄伟的高度赞扬之情。
第五联“坚绽土花青,瘦绉古苔黑。”“坚”,坚硬。“绽”,裂开。“皱”,皱纹。“花”,花纹。“古苔”,古老的苔藓。这两句诗通过对泥土中青翠欲滴的花朵和沧桑古老的苔藓的描写,形象地勾勒出了群山之古老、苍翠的特点。
第六联“独力障长江,狂澜欲倒曳。”诗人放眼望向远方,只见长江浩荡东流,波涛翻滚,汹涌澎湃。“独力”,“独自”的意思,形容群峰高耸入云,巍峨壮丽。“想”,想象、料想。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只有群峰高耸入云,才能挡住滔滔江水,使之不能东流。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群峰之高峻、雄伟的赞美之情。
第七联“豪气为之扬,浩歌震林樾。”“浩歌”,大声歌唱。“震”,震动、摇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激荡起伏的情感,他为群峰之高峻、雄伟所震撼,情不自禁地高声歌唱起来。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群峰之高峻、雄伟的赞美之情。
第八、九两联分别写景,但都是从侧面烘托群峰之高峻、雄伟的特点。第八联“坚绽土花青,瘦绉古苔黑”。“坚”,坚硬。“绽”,“裂开”。 “皱”,皱纹。“花”,花纹。“青”,青色。“古苔”,古老的苔藓。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泥土中青翠欲滴的花朵和沧桑古老的苔藓,形象地勾勒出了群山之古老、苍翠的特点。
第九联“独力障长江,狂澜欲倒曳。”诗人放眼望向远方,只见长江浩荡东流,波涛翻滚,汹涌澎湃。“独力”,独自。“障”,挡住、遮拦。“欲倒曳”,将要被拖倒。这一句意思是说只有群峰高耸入云,才能挡住滔滔江水,使之不能东流。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群峰之高峻、雄伟的赞美之情。
第十联“豪气为之扬,浩歌震林樾。”“浩歌”,大声歌唱。“震”,震动、摇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激荡起伏的情感,他为群峰之高峻、雄伟所震撼,情不自禁地高声歌唱起来。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群峰之高峻、雄伟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借对界首山的描绘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全诗结构严谨,意境开阔,语言简练,形象鲜明,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雄浑壮阔、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