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偃盖一抔前,阅尽沧桑五百年。
谡谡涛声凉欲雨,茸茸针刺密无天。
金仙换劫长如此,铜狄看人亦可怜。
贞白先生竟归去,得间长挂杖头钱。

【解析】

本诗是诗人重游旧居,感慨万千的即景之作。全诗四句皆用景物作比喻。首联“婆娑偃盖一抔前”写矮松下的古松;颔联“谡谡涛声凉欲雨”写矮松下的瀑布;颈联“金仙换劫长如此”写矮松下的石刻,暗指作者自己的命运;尾联“贞白先生竟归去,得间长挂杖头钱”写诗人对老友的思念。

【答案】

译文:矮松之下,古藤婆娑,掩映着一座坟墓。我在这里经历了五百年的沧桑变迁,看那石刻上的“贞白先生”,竟然已经归去了。我有幸在闲暇之余,常常拄着拐杖到这古墓前徘徊。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重过故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首联“婆娑偃盖一抔前,阅尽沧桑五百年。”诗人面对矮松之下的坟墓,想到此处曾经埋葬了一位姓贞白先生的人,不禁感叹不已。他抚摸着墓碑上的文字,仿佛看到了这位先贤生前的风采。

颔联“谡谡涛声凉欲雨,茸茸针刺密无天。”诗人站在矮松下,聆听着山涧中传来的涛声,感受着凉爽的气息。他看到周围的景色,如同针扎一般密集,让人感到有些窒息。诗人不禁想起了那位姓贞白先生的先人,他曾经在这里度过了五百年的时光。

颈联“金仙换劫长如此,铜狄看人亦可怜。”诗人看到眼前的石刻,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和遭遇。他感到自己就像是一位被命运所抛弃的人,一直在苦苦挣扎。然而,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

末联“贞白先生竟归去,得间长挂杖头钱。”诗人回忆起那位姓贞白先生的先人,不禁为他感到惋惜。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那位先人一样,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信念,不被外界所影响。同时,他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时间,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他既感慨岁月的无情,又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