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趋庭日,频闻说项斯。
十年嗟契阔,两载共流离。
客路能分润,幽斋只暂随。
性天真挚处,情厚系人思。
【注释】
余:我。海陵:地名,在今江苏淮安。诸承成斋:承成斋是作者的住所。从兄:堂弟或表弟。关照:关怀、照顾。感(gǎn):感激。赋:作诗。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首联回忆往事,感慨岁月变迁和人事沧桑;颔联写分别后彼此思念之情;颈联写自己的处境;末联抒发了对方对自己情深意重的感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友人的真挚情感和美好祝愿。
回忆趋庭日,频闻说项斯。
十年嗟契阔,两载共流离。
客路能分润,幽斋只暂随。
性天真挚处,情厚系人思。
【注释】
余:我。海陵:地名,在今江苏淮安。诸承成斋:承成斋是作者的住所。从兄:堂弟或表弟。关照:关怀、照顾。感(gǎn):感激。赋:作诗。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首联回忆往事,感慨岁月变迁和人事沧桑;颔联写分别后彼此思念之情;颈联写自己的处境;末联抒发了对方对自己情深意重的感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友人的真挚情感和美好祝愿。
【注释】 ①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4月5日或6日。 ②何客不思家:哪一位游子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③狼烽(hu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④真假乱传讹战守:真假消息混淆,战争的消息到处传播。 ⑤阴晴叠见幻云霞:时阴时晴,变幻莫测,如幻影般飘浮着云霞。 ⑥屋乌:指屋檐下的乌鸦。此处比喻自己的处境。 ⑦不携书剑走天涯:不拿书和剑去远行漂泊。 赏析: 此诗作于清明时节,作者身在他乡
【注释】 ①罨(yǎn)碧阴:以绿布或绢覆盖的绿色帘幕,用以遮蔽阳光。 ②蕉窗:一种窗户,用芭蕉叶做成。 ③抵馈金:指书信中的问候语,意即“慰问”。 ④妙悟:禅宗用语,意思是领悟了佛理。 ⑤妙悟当前仔细寻:在此时此刻,仔细地去领悟佛理。 【赏析】 这首诗是写春晨即事。首句“几日花檐罨碧阴”,写春天的景色,明媚的阳光透过花木掩映的绿阴洒满庭院,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次句“蕉窗展卷薄寒侵”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橐笔年来傍海霞:形容诗人常年背着书囊,靠近海边。 2. 思乡心绪乱如麻:诗人因为思乡的心情而感到焦虑和混乱。 3. 为珍遗泽垂黄卷:指珍惜前人的教诲,将其记录下来,就像珍贵的书籍一样。 4. 也学传经设绛纱:诗人效仿古代学者传授经书时的情景,穿着红色的衣服以示尊敬。 5. 磨铁生涯非浅薄:形容诗人的学术生涯深厚,不是肤浅的。 6. 式金风度要清华
诗句:绿杨如线草如茵,荏苒驹光岁月新。 译文:绿色的杨树像是细细的线条,草地如同柔软的垫子,时间匆匆,一年又一年。我寄出远方的信却未能到达,心中担忧家乡的亲人是否也像我一样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清明节那天,风筝在风中飞舞,惊起一片春心,让人不禁想起故乡的人和事。听说西冷那边最近正在享受胜利的喜悦,松关不再远巡,这让我感慨万分。 注释: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晕绿裁红绚曲尘,清明甫过石泉新。 江豚吹浪千层阔,山鸟鸣春一曲匀。 秀野烟迷杨柳月,晴窗锦浣海棠春。 绮罗风里增愁思,回首乡关隔水滨。 注释: 1. 晕绿裁红:形容春天的景色色彩斑斓。 2. 绚曲尘:指绚烂多彩的美景如尘一般飘浮在空气中。 3. 清明甫过:清明节刚刚过去。 4. 石泉新:清澈的山泉。 5. 江豚吹浪:形容江中的海豚在波浪中欢快地游泳。 6. 山鸟鸣春:鸟儿在春天里欢唱。 7.
清明客感二首 其一 新柳垂条起复眠,清明春老欲飞绵。 莺花早谢寻芳梦,鸠雨还防做冷天。 子舍久违惊节候,申江乍暖换风烟。 饧箫声里添惆怅,空忆松楸远近阡。 注释: 1. 新柳垂条起复眠(新柳): 新的柳树枝条又开始了生长,仿佛在睡眠中醒来。 2. 清明春老欲飞绵(清明春老): 清明时节春天已经过去,如同棉絮一样飘飞。 3. 莺花早谢寻芳梦(莺花): 早春时节,鸟儿和花儿都已经凋零,寻找美好的梦境
【注释】 春晨即事六首(其一): 春天早晨,作者即兴作了六首诗。 年华弹指又东风:转眼间春天又来了。年华:岁月,时间。 九十晴光点缀工:九十里晴朗的阳光,像精美的工艺品一样散布在原野上。 溪径停云拖浅碧:溪流旁的小路,云雾缭绕着,好像被拉出一条淡青色的影子。 檐花醉日褪深红:屋檐上的花朵,仿佛被太阳晒醉了,颜色变得暗淡而深沉。 情留燕乳鸠鸣里:燕子的叫声像是乳酪的味道,鸟儿的鸣叫仿佛是低微的啼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晨即事六首·其六》中的一句。下面是对这句诗的逐句释义: 1. 茫茫天道竟无知,泡影生憎变幻奇。 - “茫茫天道”:指的是广阔无边的天空,这里用来形容天地间的道理或法则。 - “竟无知”:表示对于这种道理或法则感到无法理解,没有认识到其存在的意义。 - “泡影生憎”:指虚幻的事物引起了厌恶和反感。 - “变幻奇”:形容事物的变化多端,奇特而不可预测。 2.
【注释】 《述怀二首》其一: 顾影长为永感身——顾影自怜,常因自身之苦痛而感到悲伤。 何堪慈荫失三春——怎能忍受失去了亲人的庇佑和庇护。 病中惫矣犹为客——病中困顿疲惫,却仍像客人一样四处漂泊。 梦里居然尚有亲——梦中竟然还有亲人的存在。 此后衔哀难称意——以后含哀悲痛难以言表。 当年茹苦最伤神——当年承受苦难时,最让人心痛。 欲书懿范扬先德——想写下美德来宣扬先祖的美好品质。
【注释】 ①提携:扶持。 ②范张:指东汉时范滂、张俭,都是东汉名臣。 ③杨马:指东汉时杨震、马融,都是东汉名士。 ④化雨:比喻恩惠。 ⑤山斗:指高官显贵。 ⑥胪欢:形容喜悦。 【译文】 记得你我携手共事二十年前,你因风尘憔悴而客居幽燕。 范阳张氏的忠诚行为胜过世俗流俗,扬雄、司马相如的文采可以与古人媲美。 自从分别后你我远离了朝廷的教化之雨,空让那些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们仰望天空。
范叔真是个穷寒士,仕途坎坷想唱歌。 才华有限知己少,贫病交加受折磨。 衣食不继奔波苦,关卡受困受煎熬。 阿咸情深自感厚,幸得重逢重相过。 注释: 1. 范叔真寒士:指范叔(范成大)是个贫穷的读书人。 2. 途穷转欲歌:意指在困境中想要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才疏知己少:意指自己才华不足,难以得到知己(赏识和帮助)。 4. 贫极累人多:意指由于贫穷,常常拖累他人。 5. 衣食怜奔走
诗句解读: 1. "庚申四月十三日,贼至,余拟避至江口" - 此句描述诗人在庚申年(1760年)四月十三日,遭遇盗贼的袭击,诗人打算躲避到江边。 2. "行抵石柱庙梁氏寓居,始知沿江亦有贼" - 说明诗人已经到达石柱庙,并得知沿江也受到了盗贼的侵袭。 3. "下午被贼搜出,端坐听天,吊打索断,掷余于地" - 描述了诗人下午被捕的过程,他被迫坐着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最终在被折磨中被扔到地上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庚申四月十三日被贼人搜捕,遭受殴打和刀斫的不幸遭遇。以下是对每句诗的翻译: 第一句:庚申四月十三日,贼至,余拟避至江口,行抵石柱庙梁氏寓居,始知沿江亦有贼,余遂不复前进,下午被贼搜出,端坐听天,吊打索断,掷余于地,遂以刀斫余头顶七八处,又以刀击左臂,筋骨几折,幸未发晕。 - 注释:这是诗人描述自己被贼人搜捕并受刑的情景。"庚申"是农历日期,表示四月初十。"贼至"是指贼人的出现
梦姻丈殷子厚先生 梦姻丈,即梦见了你的岳父殷子厚。殷子厚是一位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你对他充满了敬意和感激。梦中的他,仿佛是你现实中的岳父一样亲切、温暖。然而,你明白这个梦境只是一场梦,并非现实。所以,你虽然感到欣慰,但又有些失落。 謦欬如亲接,谁知梦未真。 你的岳父在梦中与你说话、打招呼,如同现实中与你面对面交流一样。然而,你知道这只是一个梦,并不是真的发生。这种反差让你既感到惊讶又感到遗憾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内侄殷子祥陷虏不回连宵入梦: - “内侄”指的是家中的侄子,“殷子祥”是他的称呼。 - “陷虏”意指被敌人俘虏。 - “不回”即没有回来,可能因为战争或困境而未能返回。 - “连宵”表示一夜又一夜,强调时间的紧迫和频繁地梦见他的情景。 2. 寐寤关怀切,宵来入梦频: - “寐寤”指的是白天和夜晚。 - “关怀切”表达了深切的关心和忧虑。 -
【注释】: 闻得:听说。苏门:即苏门山,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私衷:指自己的心意。 转伤:转而忧伤。 萱荫:指母亲的住所或母亲的形象。 无复:再也没有。 仙踪:仙人的踪迹,这里指隐逸的生活。 禀畀:禀性。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的七律诗。 首联“闻得苏门复,私衷喜不禁。”意思是说,听说苏门山又恢复了,我内心欢喜不禁。“苏门”是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