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舟不定,永夜睡频惊。
世乱诗书贱,时危骨肉轻。
云迷扬子渡,梦绕暨阳城。
叹息身徒在,栖栖泪欲倾。

注释:

  1. 七月中旬从寿兴沙月夜渡江:在七月中旬,我从寿兴沙的月光中夜晚渡河。
  2. 江行舟不定,永夜睡频惊:船在水中不停地摇晃,我整夜都在被惊醒。
  3. 世乱诗书贱,时危骨肉轻:社会动乱,诗人的书读得少了,家人因为国难也变得冷漠。
  4. 云迷扬子渡,梦绕暨阳城:云雾缭绕着扬子渡口,我梦中常常回到暨阳城。
  5. 叹息身徒在,栖栖泪欲倾:感叹自己虽然活着,但却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鸟儿一样漂泊。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乱世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在动荡社会中的痛苦和无奈。首句“七月中旬从寿兴沙月夜渡江”,描绘了诗人在江边渡过夜晚的场景,给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感觉。第二句“江行舟不定,永夜睡频惊”,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他整夜都在被惊醒,仿佛船在水中不断地晃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将诗人的孤独与外界的环境紧密相连,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而深刻。
    接下来的句子“世乱诗书贱,时危骨肉轻”,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失望。他认为在社会动乱的时代,读书人的地位低下,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也变得脆弱。这种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也使得诗人的心情更为沉重。
    最后两句“云迷扬子渡,梦绕暨阳城”,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奈。他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仿佛自己在梦中回到了家乡暨阳城,而家乡却因为国家的危机而变得陌生。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加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无助和孤独。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苦闷和挣扎。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