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烟光合,柴门隔岸开。
乍离尘市远,顿觉利名灰。
溪鸟不飞去,山云欲下来。
忘机终日坐,幽意自潆洄。

【注释】:

掬月溪:诗人自号“挹江子”或“挹江生”,取《楚辞·渔父》:“吾且于以饮汝,援壶揖釂;吾且僤汝以嬉。”的句意。

柴门:指柴扉,一种用木头制成的简陋的门户。

尘市:繁华的城镇。利名:名利,世俗的功名利禄。

溪鸟:指在溪边栖息的鸟儿。

潆洄:水流回旋。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02)。诗人因受牵连而遭贬谪,被流放到浔阳(今江西九江)。他到浔阳后,先住于湓江畔的草堂中,然后迁至浔阳城外的孤山寺。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孤山草堂期间所作。诗中表现了诗人远离都市、寄情山水的心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理想。

开头二句:“一带烟光合,柴门隔岸开。”点明了时令为秋末冬初,日落时分,夕阳余晖映照下,一脉清流从岸边缓缓流过。“一带烟光合”,是说远处的山岭笼罩在薄雾里,近处的树木披上了暮色,整个大自然仿佛都被一层轻纱轻轻遮住,显得十分宁静。“柴门隔岸开”,则表明诗人此时正独居在一座简陋的小茅屋之中。

三、四两句写诗人刚刚离开了尘世的喧嚣,顿觉世俗的名利如浮云一般飘散。“乍离尘市远,顿觉利名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从离开热闹的都市,来到幽静的山林之后,那些曾经让自己追逐不已的名利就像被烧成灰烬一样消散了。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远离尘嚣后对名利的看法,表现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超脱。

五、六两句继续描写诗人身处自然中的心境变化:“溪鸟不飞去,山云欲下来。”诗人在孤独的草堂中,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那溪边的鸟儿不再飞翔,好像也在享受着这份清闲;天空中的云彩也渐渐聚集起来,似乎也想要停下来休息。诗人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进一步展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之情。

最后两句:“忘机终日坐,幽意自潆洄。”诗人在自然中度过了一天,忘却了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只留下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他静静地坐在草堂中,任由思绪在心头流转,仿佛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出他在孤独中寻找心灵寄托的过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