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公至,何知此境仙。
奇峰争插汉,秋水远浮天。
老衲藏深峪,疏钟出曙烟。
到来心境寂,觅胜且流连。

初秋过五峰山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初秋时节,来到五峰山游览的经历。首联“不是因公至,何知此境仙”,表达了诗人并非出于官方公务而来到此地,却能领略到这里的仙境般的美景。颔联“奇峰争插汉,秋水远浮天”则具体描绘了五峰山的壮丽景色:奇特的山峰直插云霄,清澈的秋水远远地映照着天空。颈联“老衲藏深峪,疏钟出曙烟”则写出了五峰山中寺庙的宁静和清晨寺庙中的钟声。尾联“到来心境寂,觅胜且流连”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来到这里后心境变得宁静,对美景难以割舍的情感。

译文:
初秋时分,我来到了五峰山。
并不是因为官差而来,又怎能知道这里如此仙境般美丽?
奇特的山峰高高地插入云端,清澈的秋水远远地映照着天空。
老和尚隐居在深深的山谷之中,清晨寺庙里的钟声从曙光中传来。
来到这里心境变得宁静,为了欣赏这美景,我留连忘返。

注释:

  • 初秋:秋季的开始时期。
  • 过五峰山:游览五峰山。
  • 不是因公:不是为了公事而来。
  • 何知:如何知道。
  • 此境仙:这里的景色如仙境一般美好。
  • 奇峰:奇特的山峰。
  • 插汉:插入云霄。
  • 秋水:秋天的水。
  • 远浮天:远远地映照在天空中。
  • 老衲:佛教僧人称自己为僧或比丘尼,故称僧人为老衲。
  • 深峪:深深的谷壑。
  • 疏钟:稀疏的钟声。
  • 曙烟:拂晓时的雾气、薄暮时空气中的水汽等。
  • 心境寂:心境宁静。
  • 觅胜:寻找美好的风景。
  • 且流连:暂且留恋不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优美之作。首联直接点明主题,表明作者并非因公事而来,而是单纯为了游览美景而来。颔联通过“奇峰”与“秋水”两相对比,形象地展现了五峰山的自然美。颈联则通过对寺庙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尾联以“心境寂”和“流连”来表达作者对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