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何处是,崮顶正当冲。
登眺豁双目,苍茫隔数峰。
云来疑作雨,心寂若闻钟。
何日磨崖上,高寻历代踪。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崮山的诗,通过对崮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岱宗何处是?
  • “岱”指的是泰山。”宗”在这里表示山的主宰、中心或最高点。”何处是”即问泰山的中心在哪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泰山中心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1. 崮顶正当冲。
  • “崮”是指孤立的小山峰。”正当冲”表示站在山顶,面对直冲而来的风或者气势。这句诗传达了诗人站在崮山顶上的感觉,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和力量。
  1. 登眺豁双目,苍茫隔数峰。
  • “登眺”指的是登上高处远望。”豁双目”形容视野开阔,眼睛被美景所震撼。”苍茫”描述的是广阔的视野中,远处山峰模糊不清的样子。”隔数峰”则进一步强调了距离感,突出了泰山的宏伟。
  1. 云来疑作雨,心寂若闻钟。
  • “云来”暗示着云彩飘动的景象。”疑作雨”表达了诗人误以为云雾即将变成雨水的惊喜之情。”心寂若闻钟”则是说心情平静如听到钟声一般。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宁静和内心的平和。
  1. 何日磨崖上,高寻历代踪。
  • “磨崖”指的是摩崖石刻,即在山崖上的刻字。”高寻历代踪”意味着想要寻找历史上所有关于泰山的记录和传说。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泰山历史的尊重和对历史遗迹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崮山顶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泰山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岱宗的询问,引发了对泰山的探索欲望;站在崮山顶上,诗人感受到了泰山的雄伟和力量;在苍茫的视野中,诗人体会到了自然的广阔和神秘。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追寻泰山历史的愿望,展现了他对泰山文化传承的重视。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高尚的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