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落竟何似,浮踪浊水萍。
那堪孤客况,不尽九秋情。
夜月蒹葭色,寒窗蟋蟀声。
长公头未白,归去早埋名。

注释:

瓠落竟何似,浮踪浊水萍。

瓠落,形容头发稀疏、凌乱的样子,比喻自己年老体衰的容貌。浮踪浊水萍,比喻自己的行踪如浮萍随波逐流,漂泊不定。

那堪孤客况,不尽九秋情。

那堪,难以承受。孤客,指独自一人在外漂泊的人。九秋情,表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夜月蒹葭色,寒窗蟋蟀声。

夜月蒹葭色,用夜晚的月光来描绘蒹葭(一种植物)的颜色。寒窗蟋蟀声,用寒冷的窗户和蟋蟀的声音来渲染凄凉的气氛。

长公头未白,归去早埋名。

长公,这里指诗人自己。头未白,表示诗人尚未衰老。归去早埋名,意指早早地离开官场,不再追求功名利禄。

赏析:

这首诗以“秋感”为题,通过诗人自己的感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风景画面。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瓠落竟何似,浮踪浊水萍”,诗人将自己比作一颗枯萎的葫芦,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衰老状态。接着,诗人又将自己的行踪比作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萍,暗示了自己的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日景象,既描绘了诗人自身的境遇,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次句“那堪孤客况,不尽九秋风”,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孤独生活的无奈。孤客,指的是独自在外漂泊的人。九秋风,表示秋天的萧瑟和凄凉。诗人用这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接下来的三句“夜月蒹葭色,寒窗蟋蟀声”,诗人通过对夜景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夜晚的月光下,蒹葭(一种植物)的颜色显得格外凄清;寒窗下的蟋蟀声则增添了几分寂静和冷清。这些描写不仅营造了浓厚的秋意,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最后一句“长公头未白,归去早埋名”,诗人以“长公头未白”自比,表达了自己还未衰老的感慨。同时,“归去早埋名”则是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的体现,他不愿为了追求名利而违背内心的真实感受,选择早早离开官场,回归自然。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