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时不出户,已遍帝城秋。
贞脆荣枯递,江河日夜流。
惧孤天地德,深感岁时遒。
莫谓分阴志,专为运甓谋。

【注释】

惊秋:秋天到了,令人惊心。

几时不出户?已遍帝城秋。

“几时”即何时,什么时候。不出户:不出门。这句说:什么时候才不出门呢?“已遍”句,指已将整个京城都笼罩在秋意之中。

贞脆荣枯递,江河日夜流。

贞脆:指草木的坚脆。荣枯:草木的开花和落叶。递:交替。这里用“递”字来代替“更迭”,意思是草木开花与落叶是交替进行,无始无终地不断循环。江河:指大地上的河川。昼夜:指白昼黑夜。这里指昼夜不停地流动。两句大意为:草木的坚脆与荣枯,不断地更换着次序;大地上的江河,白昼黑夜不停地流淌。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景物,来说明时间的不停流逝。

惧孤天地德,深感岁时遒。

“惧孤”句,指怕自己孤独,辜负了天地间的恩惠。天地德:天地的恩泽。“岁时遒”句,指岁末冬初,万物凋谢,只有松柏依然挺拔苍翠。岁时遒:岁时,一年中的时间。遒:强盛有力,形容草木旺盛。两句大意为:怕辜负了天地间的恩惠,又深感岁月匆匆,光阴如箭。

莫谓分阴志,专为运甓谋。

“莫谓”句,意为不要认为只有那些有志于功名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分阴:指有限的生命。“专为”句,意为专门致力于砌砖运土这类小事。这里以“砌砖运土”喻指庸庸碌碌地过一生,无所作为。两句大意为:千万不要认为只有那些有志于功名的人才能有所作为,而专门致力于砌砖运土这类小事。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诗人正在长安任左拾遗。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发生之前,诗人对国事深怀忧虑,但因身处朝廷而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诗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全诗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飞逝、年华易逝的感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无奈和对社会安定的渴望。

首联“几时不出户?已遍帝城秋。”诗人问:何时能不再出门,已经将整个京城都笼罩在秋天的气息中。诗人通过“几时”、“已遍”等词语,表达了他无法逃避自然规律、无法抗拒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悲凉。

颔联“贞脆荣枯递,江河日夜流。”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四季更替、时光流转的景象。这里的“贞脆”指的是草木的坚脆,“荣枯”指的是草木的开花与落叶。诗人通过对比四季的变化,强调了时间无情、不可逆的特点。同时,诗人还通过“江河日夜流”这一比喻,暗示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

颈联“惧孤天地德,深感岁时遒。”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之情。这里的“惧孤”一词,既指诗人担心自己无法承受时光的重压,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诗人通过这一表达,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担当。

尾联“莫谓分阴志,专为运甓谋。”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理想。这里的“莫谓”一词,既表示诗人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也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然而,诗人却选择了通过“专一”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醉生梦死。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寓意深刻。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哲理性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