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千秋望,空耽数卷书。
谩将屈蠖地,错拟卧龙居。
谋道亲樵牧,虚怀媲古初。
感君骢马客,三次到荒庐。

【注释】

六给谏:指唐时御史中丞、谏官的六人。

鲁:指兖州,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台湾:指福建省。

【赏析】

此为酬赠之作。诗中对六给谏的品格和才能予以高度赞扬,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崇敬之情。

首联写六给谏居鲁巡察台事。“岂有千秋望”,是说他的政绩将名垂青史,功业永垂不朽;但他却只耽于几本书卷,而没有做出什么大事业。“空耽数卷书”一句是说:他空有读书的才情,却不去实践,所以只是虚浮地看待自己的处境,把隐居生活比作卧龙的韬略之地。颔联写六给谏的品格,“谩将屈蠖地,错拟卧龙居”,意思是说:你虽然像屈子那样怀才不遇,但你也应当以诸葛亮自勉,不要妄自菲薄。“屈蠖”指屈子。屈子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字,这里指屈子之志气。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智谋高超著称,这里指卧龙之雄姿。颈联赞美六给谏的品德:“谋道亲樵牧,虚怀媲古初。”意思是说:你追求的是仁义之道,亲近农民和牧民,而且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可以与古代圣人相媲美。尾句点出六给谏三次巡视台湾,即第三次到荒庐,表达对六给谏的敬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