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西数武,别有远尘天。
芒履偶然到,沧洲久自专。
藤萝垂暮雨,桑柘起疏烟。
景色新秋近,轻凉亦可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情思。首先,理解诗句意思;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思想及艺术手法。最后,根据分析判断诗歌的主旨。“立秋前荷溪”,点明时令。“书斋西数武,别有远尘天”:书斋西面不远处,就是那片远尘天。“尘天”是诗人的自喻。“芒履偶然到”,写诗人偶然来到这个远离尘嚣的地方。“沧洲久自专”,沧洲指隐士居所,这里指自己久已专一地隐居在这个地方。“藤萝垂暮雨,桑柘起疏烟”,傍晚时分,藤萝上挂着晶莹的雨珠,桑树和柘树丛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渲染出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氛围。“景色新秋近,轻凉亦可怜”。“景色”即景色,“新秋”为初秋时节。“轻凉”是初秋天气的特点,凉爽宜人。“亦可怜”表明诗人对于秋天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意境幽雅,清新恬淡,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在书斋西边几步外,另有一片远离红尘的天地。
穿着草编鞋偶然来到这里,长久以来一直专心于这片荒僻之地。
藤萝悬挂着晶莹的雨珠,桑树与柘树丛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景色正进入新秋时节,凉爽的天气也令人怜爱无比。
赏析:
此诗是诗人归田后所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点明了时令。诗中“别有远尘天”一句是诗人的自喻。“尘天”是诗人的自喻,说明自己远离了世俗的纷扰,置身于一片清静的世界之中。“芒履偶然到”一句写出了诗人偶然来到这里,说明自己并非有意来此。“沧洲久自专”一句表明自己在此地已经很久,说明了自己的长期隐居生活。
第二联进一步描绘了这一环境。“藤萝垂暮雨”,以“暮雨”烘托“沧洲”的寂静。黄昏时分,诗人漫步于小径,看到藤萝缠绕在古树上,而此时正值落雨之际,给人一种凄清孤寂的感觉。“桑柘起疏烟”“疏烟”是淡淡的烟雾,表现出夕阳西下时的宁静景象。“景色”指眼前的景象,“新秋”指初秋时节。“景”“秋”二字连用,既写出了季节的变化,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第三联进一步描绘了这幽美的景色。“沧洲”指隐士居所,这里指自己久已专一地隐居在这个地方。“沧洲”一词既表明了诗人的隐居之所,又表明了诗人对这种隐居生活的珍视之情。“沧洲”与前面的“沧洲”不同,此处“沧洲”是实处,而前面的“沧洲”则是一种虚化的意象。
尾联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美景。“新秋”即初秋时节,“轻凉”是初秋天气的特点,凉爽宜人。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悠然自得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