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茅空翠辟,烛径野花然。
樵路侵厨过,峰峦赴榻前。
澄潭空众象,秋月照枯禅。
时有探奇兴,携筇涧底烟。
诗句解读及译文#### 结茅空翠辟,烛径野花然。
注释: 结茅:搭建茅屋,泛指居住。空翠辟:形容山色空旷如翡翠般美丽。烛径:比喻山路曲折,如同行走在蜡烛光下一样昏暗而幽静。野花然:指野花盛开,自然生长。
译文: 搭建茅屋,四周被翠绿的山色环绕;沿着曲折的山路,野花盛开。
樵路侵厨过,峰峦赴榻前。
注释: 樵路:指通往山中砍柴的道路。侵:侵犯、接近。厨:厨房。峰峦:山峰和山峦。赴:前往。榻:古代的一种床,此处比喻山峦。
译文: 樵夫的路径穿过厨房,山峦直达我的卧室之前。
澄潭空众象,秋月照枯禅。
注释: 澄潭:清澈的水池。众象:指众多的景象或事物。秋月:秋季的月亮。枯禅:枯槁的禅修者或僧人。
译文: 清澈的水池里空无一物,只有秋月映照着枯槁的禅宗修行者。
时有探奇兴,携筇涧底烟。
注释: 时有:时常发生、时常有。探奇兴:探索新奇的兴趣或欲望。筇:一种竹子制成的手杖。涧底烟:山涧中的雾气。
译文: 时常有探索新奇事物的兴致,带着手杖走在山涧底部烟雾缭绕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林间的自然美景,并通过细腻的语言将观感传达给读者。首两句描绘了山中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以及通过山路到达山间小屋的过程。第三句则转向室内景象,表达了山居生活的独特氛围。第四句和第五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通过对清澈池塘和明月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探索自然的渴望,以及他愿意深入山间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兴趣。整首诗既展示了山居生活的宁静美好,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探险的憧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