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根尘净,今能得自然。
鸟啼山月上,门掩谷云前。
漉酒闲中课,敲诗醉后禅。
远公高卧处,翘首但苍烟。

前题三叠原韵

谁识根尘净,今能得自然。

鸟啼山月上,门掩谷云前。

注释:谁能够识别根尘的清净,现在能够得到自然的本性。鸟儿在山间啼叫,明月爬上了山头,家门被云遮挡住了,山谷中的云雾飘动着。

译文:谁能识别出心中的纷扰,现在可以保持自然的本性。 山中鸟儿的鸣叫声,映衬着明亮的月光;我紧闭着门户,仿佛置身于谷间的云雾之中。

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山林隐居生活的诗歌。首联描绘诗人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场景;颔联写诗人独自饮酒赏月、敲诗吟禅的生活;颈联写诗人远离官场、追求自然的心境;尾联写诗人仰望高远的山峰,感叹世事无常,唯有青山常青。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第二段
漉酒闲中课,敲诗醉后禅。
注释:我在闲暇时品尝美酒,在醉意朦胧中敲诗吟咏禅宗的道理。
译文:我在悠闲的时光里品尝美酒,在沉醉之后敲击诗篇,领悟禅宗的真谛。
赏析:此句表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通过品酒吟诗等活动来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自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第三段
远公高卧处,翘首但苍烟。
注释:遥想慧远大师当年高卧之处,只能仰望着烟雾缭绕的山峰。
译文:遥想慧远大师当年高卧的地方,我只能抬头仰望那缥缈的云雾。
赏析:此句表现了诗人对慧远大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美景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认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