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沼寻昏黑,崎岖僻径通。
沾衣垂露草,迎面落花风。
石髓鸣幽涧,星光炯太空。
归途增夜寂,清梵出云丛。
【注释】
季春:春季末三个月。晦日:农历月末的一天。金鱼池:在京城西郊。通字:即《送别诗》中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通字是李商隐的号。
沾衣:沾湿衣服。垂露草:一种草,叶子长而尖,早晨有露珠。迎面:迎着风面。落花:飘落的花瓣。石髓:山中石块发出的清脆声音。幽涧:清幽的山间小溪。星光:指天上的星星。云丛:云层聚集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写于李商隐游历长安时,其时为晚春季节(季春)。诗中描绘了他游览长安郊外金鱼池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对仕途坎坷、宦海沉浮的感受。全诗语言朴实清新,意境深远空灵,充满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季春晦日”,点明了时间。接着以景开篇,描述了他在傍晚时分漫步金鱼池的景象。“鱼沼寻昏黑”,意喻他此时的心情如同置身于黑暗之中;“崎岖僻径通”,则表现出他在寻找一条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当时的环境,也反映了他的心理状态。
第二句“沾衣垂露草”,描写了他看到的一种景象:清晨,露珠附着在草上,使得整片草地显得更加湿润。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第三句“迎面落花风”,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场景:一阵微风袭来,花瓣随风飘落,落在了他的脸上。这一句既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第四句“石髓鸣幽涧”,通过描述石头发出的声音,营造出一个幽静的环境,让人感到仿佛走进了一个仙境。这一句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第五句“星光炯太空”,描绘了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一句“归途增夜寂”表达了他对归途的期盼,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而“清梵出云丛”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与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佛法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佛法的独特见解。其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佛法的向往。这种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