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身世感歧途,廿载飘零菀复枯。
蓬室栖迟惭角绮,金门饱死愧侏儒。
云山无恙人将老,天地多情草又苏。
风木空馀游子恨,蓼莪吟罢泪模糊。

这首诗是诗人在甲子年三月五日抵达沈阳时所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归来身世感歧途”

  • “岐途”指的是岔路或不同的道路,这里指人生道路的分岔。诗人表达了自己回归故土后,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感慨。

第二句:“廿载飘零菀复枯”

  • “廿载”指的是二十年的时间,“飘零”意味着四处飘荡无根,“菀复枯”则是指曾经繁华盛开的地方现在又变得荒凉凋敝。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这二十多年间颠沛流离、失去家园的辛酸经历。

第三句:“蓬室栖迟惭角绮”

  • “蓬室”指的是简陋的住所,“栖迟”表示停留,“惭角绮”是因为自己的简陋住所与过去显赫的身份形成对比而感到羞愧。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内心的愧疚。

第四句:“金门饱死愧侏儒”

  • “金门”指的是富贵人家,“饱死”意味着生活富足。“侏儒”在这里指的是身材矮小的人,用来比喻那些地位卑微、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人。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那些未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人的批评。

第五句:“云山无恙人将老”

  • “云山”指的是高山流水的景象,常用来比喻隐逸的生活或高远的理想。“无恙”表示没有变化,没有受到损害。“人将老”则是说时光流逝,岁月不饶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六句:“天地多情草又苏”

  • “天地多情”意味着自然界充满了生命力,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放弃。“草又苏”是指植物重新生长。这句话可能寓意着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迁,生命的活力总是存在。

第七句:“风木空馀游子恨”

  • “风木”指的是因风而摆动的树木,这里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空馀”表示只有一个人,“游子恨”则是表达游子的孤独和哀愁。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于孤独生活的无奈和哀伤。

第八句:“蓼莪吟罢泪模糊”

  • “蓼莪”是《诗经》中的两首诗,分别描绘了蓼和莪这两种草,象征着生和死、盛和衰。“吟罢泪模糊”意味着诗歌吟咏完毕,诗人不禁泪眼模糊,可能是因为悲伤或者感动到极点。这里的泪水模糊不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从“岐途”到“云山无恙”,再到“风木空余”,诗人的情感层层递进,从最初的迷茫、失落到最终的感慨、悲悯。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入人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